妒的本意是爭色,即女人嫉妒別人比自己美貌。后來,“妒”的概念被引申擴大到因為別人好而忌恨。便有妒色、妒愛、妒功、妒財、妒勢、妒能等等,不一而足。因為妒,就有“槍打出頭鳥,網捉水上魚”;因為妒,就有“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因為妒,就有隋煬帝“看你還能寫‘空梁落燕泥’”的丑惡嘴臉;因為妒,就有“我辦不到,你也甭想辦到”的泄憤之辭……古往今來,妒事何其多。
妒是一種心病,是一種“怨人好,望人壞”的被扭曲的病態(tài)心理。說它是一種心病,是因為妒是嫉妒者主觀自生的一個大腫瘤,而非外界事物客觀所致;說它是被扭曲的病態(tài)心理,是因為妒往往是因羨而生,是一種被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羨慕之情。心病也好,被扭曲的病態(tài)心理也好,這都表明妒是非常有害的一種情感。妒意淺的,心不平,氣不順,察理不盡,損性傷情;妒意深的,妒盈而外溢——溢于言者,便是誹謗、攻訐、打擊、勞心累神不說,還要傷害同志感情,惡化人際關系;溢于行者,便是使絆腳繩,企圖拉人于馬下,其后果更難言狀。
龐涓、孫臏本是同學,龐涓因孫臏才過于己而妒意大發(fā),便設法陷害,弄殘孫的雙腳,其妒可謂惡之甚矣!其果若何呢?還不是以害人始而以害己告終,貽笑天下,可卑可恥。相傳晉代劉伯玉的太太段氏就是一個出奇的妒婦。一次,劉為曹植《洛神賦》中洛水女神洛嬪所迷,說“娶婦如此,無憾矣”。段氏妒性大發(fā),說那洛神“凌波”有什么了不起,我也可投水呢。于是,她投水而去,便再也沒有返回。真是妒得愚蠢,愚蠢得可笑而又可憐。
妒害確實不小,那么,怎樣才能不妒呢?
面對他人的才能、好處、成績,如果我們有度量,那么,我們就能抱持一種贊許、欣賞之情。如果我們能看到成功者、幸福者身后那一串艱難甚至充滿痛苦的足跡,如果我們能像歐陽修一樣樂游人之樂、樂百姓之樂,有一種與人同樂的博大胸懷,那么,我們又何愁無“度”呢?這樣,妒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我們也就與妒無緣了。概言之,有度方能不妒。
度者,度量也,即能容人之量。度,是一種寬容的胸懷。
有度,乃能有容,對于別人的財、色、勢、功都能容納于心。容納是一種美德,古人就有“有容德乃大”的說法。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善于取人之長,還要學會容人之短,容人之言。如果我們連別人比自己好都容忍不下而滿懷嫉妒之心,那么我們還能容納別人的短處和微辭嗎?還談得上有德嗎?有度,對于他人的功勞、財富、學識等名利就能坦然處之而不妒,而視之為其辛勞所得。設若心生羨慕而不忌恨,且有“退而結網”之心,這就達到了一種恰適之境。有度,有容,才可能有所成就。如果一味怨恨別人勝過自己,斤斤計較于名利,那么,這樣的人的智慧也就所剩無幾了,就很難再做出對人類有益的大事業(yè)來。
古人說得好:“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比绻覀兣μ岣咦约旱男摒B(yǎng)學識,不斷擴大自己涵容萬物的胸懷,在自己的崗位或領域里竭誠盡智,何愁不能做出令人欣羨的成績?如果我們能涵容別人的優(yōu)越之處,涵容人世不盡如意的各方各面,涵容人類永無止境的知識智慧,真正做到大度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想那“妒”怕是想要抬頭也難。
(粟文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