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每日三餐外,不再加餐
食物中含有滿足人們生理需要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但這種滿足僅僅是潛在的。更為重要的是它是一種安慰劑,能滿足人心理上的需求。大多數上班族總是忙忙碌碌,吃飯也是快速解決,直到晚上回到自己生活的小天地,總是希望自我放松一下,其方式不外乎是首先大吃一頓,以補償心理的遺憾。然后,為著打發(fā)每天多余的精力,看電視、聽音樂等,其間思維仍未離開食物,如水果、點心以及各種零食。天長日久,也就形成了一種固定的生活模式,似乎這才是生活,每天應修的功課。
心理學家認為,以吃作為補償、消遣、消磨時間的方式是有害的。苗條女性中有許多人是非三餐不食的。靠食物打發(fā)日子和時間的女性,每天要比一日三餐的人起碼要多進食628千焦(150千卡)的熱量,日積月累,就積聚起過多的脂肪。專家們建議,真要減肥的話,就得改變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必須對平時進食時的心境和周圍環(huán)境做一充分的剖析。不妨思考一下以往什么時候過量吃東西,是不是在某個特定的場合,然后去切實地改變它。特別是在感到枯燥無味時不要去想吃,而去看電視、讀點書或雜志,或對自己的皮膚做一番精心呵護。
2.把“吃”當作一回事
有關專家研究發(fā)現,很多女性在心情特別好時,進食量有可能大增,超過平時30%。因為心境特別好,大腦過于興奮,進食量多了,大腦也不會及時發(fā)出“吃飽了”的信號。另一方面,人在心事較多、情緒不佳時,也有多進食現象。消極情感在減肥者與過度飲食作斗爭的過程中,總是一種不利的“催化劑”。
心理學家認為,人在情緒亢奮或在消沉、低落時進食最容易過量。作為減肥女性,在享用每一頓飯菜時都要注意營造一個良好的就餐氣氛,排除生活事件的干擾,一心一意地把注意力用在吃上,這樣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要知道,胃部向大腦傳遞“我已經吃飽了”的信號需要20分鐘,因此狼吞虎咽者總會比細嚼慢咽的人吃得多。
3.真正饑餓時再吃
有人吃東西時并不是因為饑餓,而是習慣于有事沒事都愛吃些東西,這容易模糊人的真正的饑餓感覺。這樣,一有機會,大腦就會發(fā)出吃的信號,使人不由自主地取食物來吃。
心理學家認為,動輒就吃是一種不良的飲食習慣。須知,吃有許多原因,如無聊、疲憊、失意和愛好等,饑餓卻往往不起主要作用。許多肥胖女性的胖并不是在饑餓時攝入過多所致。從生理角度看,吃是為了解決饑餓,苗條女性無所事事時并不會想到吃,她們只聽從自己身體內部發(fā)出的饑餓信號,只有在覺得真正饑餓時才進食,因而,她們的大腦并不會發(fā)出并非為生理所需的虛假的饑餓信號。因此,作為肥胖女性必須戒除動輒就吃的習慣。
4.吃啥都有好的感受
多食低熱量食物有助于控制體重,而高熱量食物攝入過多則易肥胖。有的人是整天粗茶淡飯,而能自得其樂,心情舒暢;有的人只有頓頓酒肉相加,才會有滿足感。為什么人對食物的感受不同?這仍是心理作用的結果,愛好和興趣都是人自己培養(yǎng)起來的。
心理學家建議說,肥胖婦女應理智地分析自己日常的食物構成,選擇低熱量且又富含各類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yǎng)的食物,哪怕是平時自己毫無興趣的也要強迫自己硬著頭皮吃。有助于減肥的低脂肪食譜有很大的選擇余地——大米和其他雜糧、千百種蔬菜、各類瓜果、豆類,還有海帶、紫菜等,魚、蝦、瘦肉等亦是減肥食譜中不可缺少的,但每天50克葷菜就足夠了。減肥食譜應當多樣化,注意攝入食物的熱量不能過度,要經受住平時喜愛的那些高脂肪葷食的誘惑。在主食和蔬菜的烹調上花點功夫,逐步把握低熱量食物的美好感覺和精神樂趣。當然,減肥女性也不能為自己硬性規(guī)定一張一成不變的節(jié)食食譜,食物應當廣泛而富含營養(yǎng),以免因減肥而搞垮身體。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