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脾運失健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飲食調(diào)養(yǎng)方
脾運失健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癥見胃脘或上腹時感脹滿或有微痛、飲食乏味、惡心欲吐、大便溏稀不成形,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弱等。宜采用健脾燥濕、理氣溫中等治則,以下飲食調(diào)養(yǎng)方,可酌情選用。
(1)人參、白茯苓、炒山藥、炒白扁豆、薏苡仁、紅豆、炮干姜、炒麥芽、炒神曲、陳皮、炒茴香、白術(shù)、甘草、木香、丁香、縮砂仁、益智仁、藿香葉、肉豆蔻、高良姜、炮三棱、炮莪術(shù)、炒枳殼、苦桔梗各30g。各味共為末和勻,以蜂蜜為丸,如彈子大小,貯瓶備用。每日2次,每次1丸,空腹細嚼后,用溫開水或用溫酒送服。功能養(yǎng)脾消食,適用于脾運失健型慢性淺表性胃炎胸脅脹滿、脘腹刺痛、少氣懶言、惡心欲吐、飲食無味、口苦舌澀等。
(2)炙黃芪、潞黨參、炒白芍各15g,炒白術(shù)10g,廣陳皮、佛手片、炙桂枝、廣木香、炙甘草各5g,生姜1.5g,大棗4g。共為末和勻,貯瓶備用。每日3次,每次6g,白開水送服。有人報導,用本方治療脾運失健型慢性淺表性胃炎67例,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及胃鏡檢查,顯著好轉(zhuǎn)以上者26例,占38.8%,總有效率為97.0%。
(3)人參、炮干姜、白術(shù)、甘草各9g,陳皮、青皮、丁香各4.5g,制附子6g。共為末和勻,貯瓶備用。每日2次,每次取藥末9g,用220ml水煎煮至150ml即可,空腹溫服。
(4)肉桂、小茴香、茯苓、丁香、藿香、甘草各15g,干姜45g,桔梗7.5g,面粉適量。前7味為末和勻,以粉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小,焙干貯瓶備用。每日1~2次,每次50丸,用生姜湯送服。功能溫中化飲、行氣消痞,適用于脾運失健型慢性淺表性胃炎脘膈痞悶、嘔逆喘嗽等。
(5)橘皮、炮干姜、肉桂心、通草各60g,人參30g,甘草50g。共為末和勻,貯瓶備用。每日3次,每次取藥末12g,用水300ml煎煮至180ml,取汁溫飲。功能溫中散寒、理氣降逆,適用于脾運失健型慢性淺表性胃炎胃氣不降嘔逆、嘔吐不止者。
(6)生姜、大棗、厚樸、甘草各等量,共為粗末,入鍋慢火炒至紫色,焙干為細末,貯存?zhèn)溆?。每?次,每次取藥末3~5g,加生姜少許,以沸湯調(diào)勻,空腹服用。功能溫中行氣適用于脾運失健型慢性淺表性胃炎脘腹脹滿等。
(7)胡椒、紅豆、縮砂仁、丁香各21粒,生姜、大棗、面粉各適量。前4味為末和勻,以生姜汁糊面為丸,如彈子大小,備用。每日3次,每次1丸,填入去核大棗中,外裹面皮煨熟,空腹細嚼,用溫水送服。功能溫中行氣,適用于脾運失健型慢性淺表性胃炎呃嘔者。
(8)炮干姜、石蓮肉、炮附子各30g,粟米、蜀椒各適量。前3味為末和勻,以粟米糊為丸,如綠豆大小,焙干貯瓶備用。每日3次,每次10丸,蜀椒水送服。功能溫中散寒,適用于脾運失健型慢性淺表性胃炎呃逆、嘔吐等。
(9)人參、柿餅、丁香各等量,共為末和勻備用。每日2次,每次取藥末6g,水煎飯后服用。
(10)附子50g,生姜500g。生姜切細,加水300ml,與附子小片塊一起煎煮,至汁盡為度。取出附子小塊,焙干為末,貯存?zhèn)溆?。每?~2次,每次3g,空腹以米湯送服。功能散寒和胃,適用于脾運失健型慢性淺表性胃炎氣逆嘔吐者。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