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的黃金法則
1.知足惜?!婧IL?,瞬息萬變,大千世界并不存在著永恒的事物。我們的周圍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著變化,我們自身也始終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就像誰也不能斷定他今天所喜愛的東西,到了明天他是否仍然喜愛。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幸福是人的一種無止境的追求,也就是說人的本性是“不知足”的。正如古謠《不知足詩》所說:“終日奔波只為饑,方才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到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扣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h丞主簿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夢西?!?/p>
人性的“不知足”有它積極的一面,能使人不滿足于現(xiàn)狀,從而不斷地奮斗,去改變現(xiàn)狀,因而人性的“不知足”是人類前進的動力。但世界的進步是無止境的,人的欲望也是無止境的。人不可能在有限的生命和有限的精力中達到無限的欲望,因此又必須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否則要么郁郁寡歡,累死在難填的欲壑中;要么因非分索取而滑向危險的境地。從這個角度來說,生活需要一種知足常樂的明智心態(tài),即及時地從各種事物中獲得心理的滿足,并好好享受這種滿足所帶來的樂趣。世界上沒有永遠絕對的幸福,但知足之樂則俯拾即是。清人胡澹庵所編《解人頤》一書中有一首《知足歌》說得好:“人生盡受福,人苦不知足。思量事勞苦,閑著便是福。思量疾厄苦,無病便是福。思量患難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死來苦,活著便是福。也不必高官厚祿,也不必堆金積玉??雌饋?,一日三餐,有許多自然之福。我勸世人,不可不知足?!?/p>
一日,佛陀遇見一農(nóng)夫。農(nóng)夫的樣子非??鄲?,他向佛陀訴說:“我家的牛剛死,沒它幫忙犁田,我怎么能下田作業(yè)呢?”于是佛陀賜他一頭健壯的水牛。農(nóng)夫很高興,佛陀在他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又一日,佛陀遇見一個男人。男人非常沮喪,他向佛陀訴說:“我的錢被騙光了,沒盤纏回鄉(xiāng)?!庇谑欠鹜咏o他銀兩作路費,男人很高興,佛陀在他的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又一日,佛陀遇見一個詩人,詩人年輕、英俊、有才華且富有,妻子貌美溫柔,但他卻過得不幸福。佛陀問他:“你不幸福嗎?我能幫你嗎?”詩人說:“我什么都有,只欠一樣東西——幸福,你能給我嗎?”佛陀想了想說:“可以。”于是佛陀把詩人所擁有的都拿走,拿走了詩人的才華,毀去他俊朗的面容,奪走了他的財產(chǎn)和他妻子的生命。佛陀做完這些后便離去了。過了一段時間后,佛陀回到詩人的身邊,詩人那時已餓得半死,正衣衫襤褸地躺在地上絕望掙扎。于是,佛陀把他的一切又還給了他。然后,佛陀又離去了。半個月后,佛陀再去看詩人。這次,詩人不停地向佛陀道謝,因為他得到了幸福。
不知足,貪婪,是人類普遍的心態(tài)。因為貪婪,留下了多少心酸舊事。因為貪,為官者不顧人民疾苦;因為貪,為商者見利忘義;因為貪,夫妻可以反目成仇??杀氖怯麤]有盡頭,因為不知足,所以永遠沒有盡頭。無窮無盡的欲望,無窮無盡的追求,也許可以帶給你物質(zhì)上的豐裕,卻無法帶給你精神上的幸福。沒有了心靈的平靜,縱使能享受一時的歡愉,又怎么能獲得長久的幸福呢?另一方面,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對很多事,人是無能為力的。若一再苦苦追求,苦苦執(zhí)著,于事是過猶不及,于己是徒添煩勞。人世間最悲哀的事莫過于擁有的時候不懂珍惜,偏偏要到失去才后悔莫及。擁有的,不知足;得到的,不珍惜。醉心于貪念,求幸福只是緣木求魚而已。
知足心就靜,心靜自然樂在其中。“廣廈千間,夜眠不過七尺;良田萬頃,日食僅為升斗?!比顺岩活w知足之心,無非分之念,無奢求之意,人生苦短,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后悔,這才是幸福生活的真諦。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充實地過好每一天,對于我們這些普通的人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2.不攀比 與人攀比意味著將一直在別人的眼光和尺度中生活,幸福是別人眼里的幸福,痛苦也是別人看來的痛苦。加上過于強烈的自尊,很多人的人生價值便順理成章地簡化成一句話:要比別人幸福。
與人攀比,意味著在學校里成績要比別人優(yōu),單位要比別人強,地位要比別人高,工資要比別人多,人緣要比別人好,房子要比別人寬大,車子要比別人高檔,老婆要比別人溫柔,兒子要比別人聰明……在沒完沒了的攀比較量中,我們漸漸失去了本來可以擁有的閑暇和輕松,心情越繃越緊,于是笑容越來越少,感覺越來越累。“人比人,氣死人”,整個環(huán)境如此,互相攀比,最后的結(jié)果都一樣。我們總是習慣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外部力量上,這是許多人的悲哀。
與人攀比,就會使內(nèi)心深處的欲望和虛榮不斷膨脹。一個人活在別人的標準和眼光之中是一種痛苦,更是一種悲哀。人生本來就短暫,真正屬于自己的幸福更是不多,為什么不能為了自己而完完全全、真真實實地活一次?人為什么活著?說到底是為了體驗、創(chuàng)造一個圓滿的自我,享受物質(zhì)和精神的雙重快感,在茫茫人海,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因個性的極大彰顯而有別于其他人。因此,沒有理由讓自己活在別人的眼光和標準里,快樂、幸福、痛苦都是自己的事,和別人沒有關(guān)系。
當我們把“要比別人幸福”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陷入了民族集體無意識設下的圈套。它像童話里的紅舞鞋,漂亮、妖艷而充滿誘惑,一旦穿上,便再也脫不下來。我們瘋狂地轉(zhuǎn)動舞步,一刻也停不下來,盡管內(nèi)心充滿疲憊和厭倦,臉上還得掛出一副幸福的微笑。當我們在眾人的喝彩聲中終于以一個優(yōu)美的姿勢為人生畫上句號時才發(fā)覺,這一路的風光和掌聲,帶來的竟然只是說不出的空虛和疲憊。
其實,幸福是一種絕對自我的感覺,一種源自內(nèi)心深處的平和與協(xié)調(diào)。一個人幸福與否,過得好與不好,最終都得回歸自我,都得經(jīng)受心靈的捶打和拷問。只要你覺得自己是幸福的,你就是幸福的;反之,如果自己感覺不到幸福,無論在別人的眼里如何風光,你的心里仍然會是一片冰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幸福。關(guān)鍵就在于我們應當明白,一個人不能活在別人的標準和眼光之中,不能盲目攀比,要服從內(nèi)心的指引,恬淡自在。
3.愛是幸福的源泉 當今世界上,兇殺、仇殺、綁架、勒索、詐騙、夫妻反目、家庭破碎等事件層出不窮,都是由于缺少愛。
愛是幸福的根源,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沒有愛,就沒有創(chuàng)造;沒有愛,就沒有道德;沒有愛,就沒有生命。歷史上自然界最大最兇猛的動物是恐龍,它體積大、力量大、食量大,但它絕跡了。有的人說恐龍是因為冰河期而絕跡,這個說法不一定全對。跟恐龍同期而遺留下來的動物、植物還有很多。有人說是隕石造成的,那也不對。人類比恐龍更脆弱,人類能留下來,恐龍為什么不能留下來?因為恐龍缺少愛心??铸堅诙亲羽I的時候覓食很困難,連它的幼兒小恐龍都會吃掉,它連最基本的愛都沒有,所以它絕跡了。
基督教講神愛世人;耶穌說愛你的敵人;佛教講冤親平等,仇人、恩人你都要愛他,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真正的博愛。懂得真愛,才會自尊自重,才能長久。只有愛才能有內(nèi)心的和諧和幸福;只有愛才能發(fā)揮自己生命的潛力,創(chuàng)造自己生命的價值。
親情是幸福的源泉。天冷時的一件棉衣,夜深時的一杯牛奶,出門時的一個愛撫,歸來時的一句問候——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地滲透著溫暖的關(guān)愛。
父母之愛,是滋養(yǎng)和造就孩子健康成長以至成才的營養(yǎng)源泉。父母的愛猶如寒冷冬日中一縷溫暖的陽光,猶如炎炎夏日中一片清涼的樹蔭,猶如漆黑夜路中永遠伴隨你的燈光。父母是你堅強的后盾,是你避風的港灣。感謝父母,感謝他們給我們的幸福。
老師之愛,是培養(yǎng)提高學生能力和修養(yǎng)的幸福源泉。犯錯誤時嚴厲的批評,進步時鼓勵的話語,講課時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求教時不倦的講解——教師將天底下最神圣的職業(yè)演繹得淋漓盡致。
友情是幸福的源泉。成功時發(fā)自內(nèi)心的喝彩,失敗時充滿鼓勵的眼神;快樂時共同歡快地歌唱,困苦時共同攜手渡過難關(guān)。這就是友情的魅力,天下最純潔的感情,不會受到任何玷污。朋友之愛,是人生的一道風景,沒有他旅途便黯然失色。朋友之愛,是當你失意時,無言的愛撫;當你驕傲時,善意的提醒;當你自卑時,鼓勵你的話語。
幸福的源泉還有很多很多,努力地去尋找,認真地去珍惜。當你真正用心去體驗幸福時,你會發(fā)覺你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4.拋卻煩惱 幸??倗@在別人身邊,煩惱總糾纏在自己心里——這是大多數(shù)人對幸福和煩惱的理解。差學生以為考了高分就可以沒有煩惱,貧窮的人以為有了錢就可以得到幸福。結(jié)果是,有煩惱的依舊難消煩惱,不幸福的仍然難得幸福。煩惱,永遠是尋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數(shù)。
對于心靈來說,人奮斗一輩子,如果最終能掙得個終日幸福,就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生命最本質(zhì)的價值。有的人本來幸福著,卻看起來很煩惱;有的人本來該煩惱,卻看起來很幸福。一般而言,活得簡單的人容易幸福;活得精明、太清醒的人容易煩惱。這是因為,精明、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兒,生活中就煩惱遍地;而簡單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滋味。所以,人生的煩惱是自找的。不是煩惱離不開你,而是你撇不下它。在這個世界上,人們?yōu)槭裁礋赖亩加校簽闄?quán)、為錢、為名、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著這個沉重的布囊,裝得越多,牽累的也就越多。所以,拋卻煩惱,幸福自然而來。
5.在細節(jié)中獲得幸?!W生完成了繪畫作業(yè),希望老師給個評價。老師認真地看了圖畫,向?qū)W生要來了調(diào)色板和畫筆,開始修改。寥寥數(shù)筆之后,畫作有了明顯改變,從平庸無趣變成了生動優(yōu)美。看著修改過的圖畫,學生感嘆不已,用極其崇拜的語氣問老師,為何只改變幾個細節(jié)就會使圖畫發(fā)生如此巨大的改變?老師回答,藝術(shù)就在于細節(jié)。
如果你肯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人生充滿了細節(jié)。有時,一些大事?lián)踝×宋覀兊囊暰€,使我們忽略了每天都圍繞在身邊的一些細小的事物:一只歌唱的小鳥,一朵盛開的鮮花,孩子在我們臉頰上的輕輕一吻。這些小細節(jié)加在一起,就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不同。有人覺得幸福的來臨是突如其來的重大事件,就像中彩票一樣,其實不然。幸福存在于點滴之中,存在于構(gòu)成我們?nèi)粘I畹拿總€細節(jié)之中。一朵小花,一封信,一聲愉快的問候,肩膀上的親昵一拍或一句鼓勵的話,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樣無足輕重。
6.培植好心情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種心情,是一種知足、淡泊、隨遇而安、樂己所樂、心懷感激的心情。
幸福與貧富無關(guān)。貧者舉家共食一鍋粥,你推我讓,笑語滿堂,其樂融融;富者空對滿桌山珍海味,卻往往難以下咽,各類煩心的事塞滿心頭。
幸福與地位無關(guān)。處高堂者常懷寂寥和憂戚;居陋室者時聞窗外梅花而心曠神怡。幸福要靠感知,靠捕捉,要用豁達寬容的心去品味,去淘取,我們要活得知足些。你可能比瑪麗蓮·夢露漂亮十倍,可你未必有她的可愛;你可能比拿破侖高出半頭,可你未必有他的氣魄和膽識;你可能比李白官大幾品,可你未必能青史留名。
幸福與心態(tài)有關(guān)。悲觀的心態(tài),使人灰心喪氣;而樂觀的心態(tài),使人充滿活力。馬斯洛說:“心若改變,你的態(tài)度跟著改變;態(tài)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睆倪@個意義上說,心態(tài)決定人生,心態(tài)決定命運,心態(tài)決定幸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在挫折、不幸、災難或厄運降臨的時候,我們務必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而不能被悲觀的心態(tài)所俘虜。我們要以“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的心態(tài)直面人生。我們常常左右不了外部的世界,但是,我們可以把握住自己的心態(tài)。把握住了自己的心態(tài),也就擁有了一個美麗而安寧的精神世界,幸福就向我們涌來。
幸福源于感激的心。我們要感激父母,感激生命,感激妻子,感激朋友;感激這溫暖的陽光,感激這和煦的春風,感激這藍藍的天空,感激這廣闊的大地。只有感激才能珍惜,只有珍惜才能滿足,只有滿足才能幸福。當我們感激所有的一切,我們又怎么能夠不幸福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