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磺胺類藥,作用機制為:
(1)抑制尿酸鹽在腎小管的主動重吸收,增加尿酸鹽的排泄,降低血中尿酸鹽的濃度,從而減少尿酸沉積。防止尿酸鹽結晶的生成,減少關節(jié)的損傷,亦可促進已形成的尿酸鹽的溶解。無抗炎、鎮(zhèn)痛作用,可用于慢性痛風的治療。
(2)可以競爭性抑制弱有機酸(如青霉素、頭孢菌素)在腎小管的分泌,從而可以增加這些抗生素的血濃度和延長它們的作用時間??勺鳛榭股刂委煹妮o助用藥。
主要在痛風發(fā)作間期和慢性期使用以控制高尿酸血癥,適用于血尿酸增高、腎功能尚好、每日尿尿酸排出不多的病人,也用于噻嗪類利尿藥所致或有發(fā)生痛風危險的高尿酸血癥的治療,一般不作為癌癥治療所致高尿酸血癥的輔助治療。由于本品可抑制青霉素及頭孢菌素類從腎小管中排泄,增加它們的血藥濃度,故可作為需維持長期高濃度青霉素和頭孢菌素血濃度的疾病的輔助治療,如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淋病等。
慢性痛風,口服每次0.25g,每日2次,1周后可增至每次0.5~1g,每日2次。增加青霉素類的作用,每次0.5g,每日4次,兒童25mg/kg,每日3~9小時一次。
不良反應:少數病人可見胃腸道反應、皮疹、發(fā)熱。治療初期可使痛風發(fā)作加重,是由于尿酸鹽由關節(jié)移出所致。
服藥時應注意:同服大量水,并加服碳酸氫鈉,防止尿酸鹽在泌尿道形成尿結石。腎功能低下,對磺胺類藥過敏者慎用;不與利尿酸、氫氯噻嗪、保泰松、吲哚美辛及口服降糖藥同服;伴有腫瘤的高尿酸血癥者,或使用溶解細胞的抗癌藥放射治療患者,均不宜使用本品,因可引起急性腎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