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腦相關疾病
電腦相關疾病包括了一系列醫(yī)學、非醫(yī)學領域的診斷、癥狀和描述,它是由于電腦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數(shù)字化文化的滲入所帶來的一系列負面效應,其病因既包括生物、心理、社會學方面的近因,又與人體在進化過程中的遠因有關。它不僅僅發(fā)生在職業(yè)領域,更多的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
(二)重復性張力傷害(RSI)
近幾年來,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搜索引擎上用來表示肌肉骨骼損傷情況的關聯(lián)名詞越來越多,如重復性張力傷害(Repetitive Strain Injury,RSI),累積損傷性功能失調(Cumulative Trauma Disorders,CTD)等名詞已被廣泛使用。但有時候也經(jīng)常使用肌肉骨骼病變的專業(yè)名詞來表示,如屈指肌腱炎或腱鞘炎、屈肌總肌腱炎、腕管癥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及奎緬?。╠e Quervain′s Disease)等。另外鼠標手、鍵盤腕等新興名詞也十分流行,幾乎成了RSI的代名詞。
其實,RSI或CTD并非僅僅是電腦領域的產(chǎn)物,它通常被用來描述主要因工作關系所引起的、與工作有關的肌肉骨骼失調疾病,也就是長期重復某一個或某一類動作以及持續(xù)以不自然的姿勢工作等,所引發(fā)的肌肉、肌腱、筋膜、神經(jīng)等人體組織的損傷。但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認為與工作有關的肌肉骨骼失調疾病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引起,換言之,除了上述可能的原因外,心理及社會因素也是重要的影響因子。因為人并非一架機器,雖然在人體的運動系統(tǒng)中,力學與機械原理能很好地解釋很多疾病,但如果忽略了心理、社會等其他因素,仍然不能完整地從總體上來認識這些疾病,在治療上也會存在很多缺陷。
從上面可以看出,很多工種如收銀員、裁縫、音樂家、包裝、木匠、屠宰、手語翻譯等甚至一些家務勞動如洗衣、擦窗都會引起RSI或CTD,而且同樣是RSI,由于損傷的原因、部位、程度、病程等的差別,處理原則可能完全不同甚至相反,加上個體差異和整體狀態(tài)的不同,其預后也會多種多樣。在電腦作業(yè)中,相對其他病癥而言,RSI的癥狀比較容易顯露出來,所以RSI似乎成了電腦相關疾病的代名詞,當然,這種誤解是必須糾正的。
(三)其他常用名詞
電腦視覺綜合征(Computer Vision Syndrome;CVS)是由美國眼科協(xié)會提出的名詞。主要指電腦使用者由于屏幕、光線、體位、視角等原因造成以眼部癥狀為主的一系列身體不適,并進而影響了生產(chǎn)力的提高,降低了工作效率。
至于其他的一些名詞,如屏幕臉、電腦癮病、硅谷病、數(shù)碼癡呆癥等等都有一些獨特的定義和不同的理解,我們將在第二章中進行詳細的敘述。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