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醫(yī)學是涉及功能障礙-殘疾的醫(yī)學,因此,首先要明確“功能”和“殘疾”的概念。
根據WHO(世界衛(wèi)生組織)2001年的建議,對于功能、殘疾、健康和健康相關狀態(tài)的描述,應該采用下面的一種模式(圖22-1):
圖22-1 健康狀態(tài)示意圖
所謂“功能”(functioning)是作為一個概括性的詞匯指所有的身體功能、活動和參與?!肮δ堋睕]有問題,則是健康和健康相關的狀態(tài)。同樣的,所謂“殘疾”(disablement)是作為身體的損傷(impairment)、活動限制(activity limitation)或參與局限(participation restriction)的概括性詞匯,即殘疾是指三個水平上的功能障礙。在這里,“身體”的構成成分包括身體的功能(包括心理功能)和身體的結構,活動和參與則涵蓋全部個體和社會領域各方面顯示的功能。因此,“功能”和“殘疾”是使用三項相互獨立而又彼此互相關聯的結構加以說明的?!皳p傷”是身體功能或結構上的問題,諸如顯著的差異或缺失。這里是指身體或作為身體部分的器官和臟器水平的結構和功能(如精神功能、言語功能、感覺功能、心肺功能、消化功能、排泄功能、神經、肌肉、骨骼和運動功能等);“活動限制”是個體在完成活動時可能會有的困難。這里指的是個體整體水平的功能(如學習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完成一般任務和要求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個體的活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參與局限”是個體投入到社會情景中可能經歷到的困難。這里指的是患者的社會功能(如恢復家庭生活的能力、人際交往和相處關系的能力、接受教育和工作就業(yè)的能力、參與社會和社區(qū)生活的能力等)。這三種成分之間并沒有量化值上的平行關系,但又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當我們考慮疾病或損傷的過程和后果,即患者的“功能”或“殘疾”的時候,必須從“損傷”、“活動”、“參與”三個不同的水平分別進行評估和處理。
然而,某人的健康狀況(疾病、障礙、損傷、創(chuàng)傷等),或者說功能和殘疾情況,實際上是與情景性因素之間動態(tài)交互的結果。情景性因素包括環(huán)境因素(如社會的產品和技術、自然環(huán)境、家庭和社會的支持、社會上各種人的態(tài)度、社會提供的服務、社會體制、政策等)和個人因素(如性別、年齡、其他健康情況、生活方式、習慣、教養(yǎng)、應對方式、社會背景、教育水平、職業(yè)、過去和現在的經驗、整體的行為方式、個體的心理素質和其他特征)。
可見,健康情況、功能和殘疾情況以及情景性因素之間,是一種可以雙向互動的統一體系。
在主要涉及功能障礙--殘疾預防和減輕殘疾影響的康復和康復醫(yī)學中,引進這些概念并使之分類量化,不僅可以作為一種統計工具用于康復數據的收集和記錄,也可以作為一種研究的工具評定結果、生活質量或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作為臨床的工具用于臨床需求評定、選擇治療方法、進行職業(yè)評定和評估康復的后果。甚至還可以作為制定社會政策的工具用于社會保障計劃、賠償系統等方面。
在1980年,WHO曾經發(fā)布了“國際殘損、殘疾和殘障分類”(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s,disabilities,and handicaps,ICIDH),明確了殘疾的概念,從而大大地推動了現代康復醫(yī)學的發(fā)展。按照ICIDH的觀點,疾病的后果可以用下述模式加以描述(圖22-2)
圖22-2 疾病后果示意圖
在過去20年間,大量的文獻、專著都應用了這些概念。為了方便起見,本書中多處也還使用了這些概念。但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2001年即將通過的“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and Health,ICIDH-2)在描述功能、殘疾和健康的概念上已經有了明顯地改變或擴大,這必將指導康復醫(yī)學今后的進一步發(fā)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