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普通高校學報可持續(xù)發(fā)展策略探討
方秀菊 周紅兵 于 芬
(《浙江科技學院學報》編輯部浙江杭州310023)
作者簡介:方秀菊,《浙江科技學院學報》編審;
周紅兵,《浙江科技學院學報》副編審;
于芬,浙江科技學院講師
摘 要:地方普通高校學報在科技期刊中占有較大比重,探索其可持續(xù)發(fā)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墩憬萍紝W院學報》緊密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學科優(yōu)勢,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fā)展的辦刊之路,努力吸引優(yōu)質稿源;積極爭取加入國內外檢索系統(tǒng),辦好學報網站,努力增強學報的影響力;增強服務意識,重視編輯隊伍建設,提高編輯業(yè)務素質,努力提高編校質量,使學報整體質量顯著提高。
關鍵詞:高校學報;可持續(xù)發(fā)展;學報影響力;編輯隊伍建設
高校學報是中國科技期刊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每年有大量重大的科研成果在高校學報發(fā)表,而在高校學報中,大量的是地方普通高校學報。盡管對高校學報的看法很多,但不同層次的高校學報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生存發(fā)展的空間[1],都為中國的科技成果報道做出了貢獻,這是毋庸置疑的。在教育系統(tǒng)現行學術質量評價體系對地方普通高校學報非常不利的情況下,地方普通高校學報要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唯有積極應對,堅持辦刊宗旨,根據學校學科優(yōu)勢及辦學特色準確定位,努力增強學報的影響力,走適合自身發(fā)展的辦刊道路。因此,探索地方普通高校學報可持續(xù)發(fā)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4]。
筆者以《浙江科技學院學報》為例,探索地方普通高校學報發(fā)展的策略及途徑,以期通過總結并實踐,能進一步提高學報的整體質量,達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的。
1 地方普通高校學報面臨的主要問題
1.1 現行學術質量評價體系導致優(yōu)質稿源流失嚴重
在教育系統(tǒng)現行學術質量評價體系下,為了在大學排名中有好名次、在教學評估中取得好成績,一些高校為了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紛紛出臺科研績效考核政策,重獎在國際上或在SCI、EI等收錄學報上發(fā)表論文的科研人員,而在普通學報上發(fā)表的論文,其科研業(yè)績分很低甚至為零;在職稱評定中,對論文的申報數量進行了限制,而對論文質量又不可能每篇都請專家評定,故多以發(fā)表期刊的“級別”作參考。于是,有關部門就制訂期刊等級目錄,將期刊分成所謂的一級、二級、普通等。而教師們則跟著指揮棒,想盡辦法甚至不惜代價也要投一級期刊、二級期刊,有的教師坦言:“只要一級期刊能用我的稿件,花多少錢我都愿意?!边@種政策導向的結果是優(yōu)質稿件嚴重外流。盡管國家期刊出版管理部門多次強調國家和有關行政部門從未給期刊和高校學報定過所謂的“級”,也沒有定過什么“核心期刊”,而事實是遴選“核心期刊”的初衷是為圖書情報機構收集、館藏期刊提供參考,便于讀者選擇、閱讀相關學科相對集中的期刊文獻,但無論學報編輯如何解釋,優(yōu)質稿件流失現象只增不減,無法避免。
1.2 外來稿源質量平平數量甚少
重點高校的社會聲譽、科研實力、學科建設等綜合實力優(yōu)勢賦予了以校名冠名的學報極大的優(yōu)勢,而地方普通高校學報則不可能有這樣的優(yōu)勢。在目前的高校環(huán)境下,教師在投稿時,對學報必定是有選擇的,對于既不是“核心期刊”又不是重點高校學報的地方普通高校學報來說,外稿來源注定不會太多,而目前大多數外來稿件是在讀碩士研究生的投稿。因此,地方普通高校學報要吸引到高質量的論文、約到好稿更是困難重重,偶爾基于情面或是利益刺激獲得一兩篇論文,往往也是“一次性買賣”。
1.3 初投稿者寫作水平參差不齊
在地方普通高校學報作者隊伍中,年輕教師和學生較多,初投稿者占了相當大的比例。這些作者缺少投稿經驗,寫作水平參差不齊。如有的論文寫作格式及中英文摘要不符合要求;有的參考文獻著錄不規(guī)范、參數不全、未在正文中標注,參考文獻大量引用早年文獻,缺少對近年最新成果的了解;有的缺少中圖分類號;有的計量單位使用不規(guī)范,運用已被淘汰了的單位,單位符號不符合標準;還有的語言口語化,行文不通順等。對有的稿件,編輯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修改、調整、加工。
2 可持續(xù)發(fā)展策略思考及實踐
2.1 結合學校學科優(yōu)勢和辦學特色,準確定位
對于地方普通高校來說,每所學校會有幾位科研實力強的專家教授,但不可回避,地方普通高校整體的科研能力相對較薄弱,學術水平相對不是很高。不像重點高校,他們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及一批科研實力強的專家教授,承擔著大量的國家、省部級的科研項目,加上名校效應,許多地方政府和企業(yè)都首選與名校合作,由此所產出的論文自然有較高的學術價值,雖然這些論文中有部分投向國內外的名刊,但還是會有部分成果在本校學報發(fā)表。所以,地方普通高校學報想與重點高校學報競爭,談何容易,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地方普通高校一定要結合本校的辦學特色來對學報進行定位。
以《浙江科技學院學報》定位為例。浙江科技學院是一所以工學為主,集工學、理學、文學、藝術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為一體的多學科全日制省屬本科院校。建校以來,學校堅定不移地走特色辦學之路,逐步形成了借鑒德國應用科學大學辦學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培養(yǎng)具有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國際素養(yǎng)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辦學特色。簡言之,國際化、應用型是浙江科技學院的辦學特色。學報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定位,將重點放在應用型技術和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上,近年來,發(fā)表了大量的新型、實用,服務地方經濟技術的論文,展示了國際合作教育、卓越工程師(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研究成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有浙大教授看到我校學報中發(fā)表的論文,主動找到學報編輯部,聯(lián)系相關作者,要求一起與企業(yè)合作申報技術開發(fā)項目;省相關主管部門聯(lián)系編輯部,協(xié)作建設開辦“國際教育研究”欄目,幾年來,發(fā)表了大量全省高校的國際教育研究成果。
2.2 積極爭取學校重視學報發(fā)展,吸納優(yōu)質稿件
學報編輯部無法左右大的環(huán)境政策導向,無法改變科研評價體系,但一定要積極爭取學校對學報工作的大力支持。通常,學校的政策導向將對教師的稿件走向起決定性作用,也影響著本校學報得到稿件的質量和數量。因此,要努力爭取學校重視學報工作,鼓勵教師將科研成果中的一部分發(fā)表在本校學報上,并制定有利于提高學報質量的政策。例如,提高在本校學報發(fā)表的論文在評定職稱、科研考核、評定崗級等中的分值,規(guī)定科研課題至少要在本校學報上發(fā)表1篇論文等。
近幾年,《浙江科技學院學報》之所以能在學術質量上取得顯著提高,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學校的支持及科研政策的導向,使有些教師愿意將部分優(yōu)質科研成果發(fā)表在學報上,支撐著學報整體質量的提高。學報質量的提高表現在學報的相關技術指標逐年上升,據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編印、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版中國科技學報引證報告(擴刊版)》[5]顯示,《浙江科技學院學報》在2011統(tǒng)計年度的各項指標分別為:總被引頻次為289次,影響因子為0.455,即年指標0.038,被引半衰期4.21,其中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在88種學院學報(自然科學)類中排名第3和第42。
2.3 歡迎社會來稿,實行開放辦刊
長期以來,高校學報按其辦刊宗旨,主要是組織本校教師的科研成果在學報上發(fā)表,這對推動學??蒲泻透叩冉逃聵I(yè)的發(fā)展,以及科技人才的培養(yǎng)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隨著形勢的發(fā)展,要想進一步提高高校學報的質量,必須開放辦刊。在以吸收校內稿件為主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國內外同行業(yè)、同類型學校研究人員的稿件;要瞄準學科前沿,主動出擊,加大約稿力度,利用多種途徑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稿;要敢于和善于向名人名家約稿,實行優(yōu)稿優(yōu)酬,以保證學報的學術質量逐步提高,并有助于學報特色的形成。隨著作者群體范圍的擴大,讀者群體的范圍也會隨之擴大,學報的影響力也必然會不斷擴大[6]。
在這方面,《浙江科技學院學報》做了一些嘗試,雖然屢遭失敗,但也有稍許收獲。如編輯常與學校相關教師聯(lián)系,希望通過他們與企業(yè)的項目合作及與社會上相關學者的交流來約稿。幾年來,不斷有企業(yè)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選擇在我校學報發(fā)表,既體現學報的應用型定位,補充了學報的稿源,又增強了學報的影響力,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2.4 積極爭取加入國內外檢索系統(tǒng),借力增強學報的影響力
高校學報發(fā)行量很低,如果能夠進入國內外檢索系統(tǒng),就能快速地傳播給更多的國內外讀者。在檢索系統(tǒng)(電子期刊數據庫)中,讀者可以通過關鍵詞、作者姓名、論文題目、作者單位名查找自己想要的論文,論文被檢索到的概率原則上是一樣的,這樣就可以擴大讀者群,更好地發(fā)揮學報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高學報的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從而也吸引更多的作者群,豐富學報稿源,使學報的發(fā)展走向良性循環(huán)。
近年來,《浙江科技學院學報》在這方面進行了不懈的努力。首先,編輯部非常重視每篇論文的中文摘要和關鍵詞。作者在投稿后,都會收到編輯部提供的“論文格式調整要求”,作者可參考“論文格式調整要求”中的摘要寫作示例和關鍵詞選詞注意點來修改自己論文的摘要和關鍵詞;其次,編輯部有英語學科背景的編輯,對英文翻譯嚴格把關。經中國科學技術學報編輯學會國際交流工作委員會、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對外聯(lián)絡委員會推薦,相關數據庫的嚴格評估,《浙江科技學院學報》繼2006年初被國際六大檢索系統(tǒng)之一的美國《化學文摘》(CA)及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收錄后,2007年底被俄羅斯《文摘雜志》(AJ)收錄,2011年初又被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和波蘭《哥白尼索引》收錄,這對擴大學報的對外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在學報積極爭取加入國外檢索系統(tǒng)的同時,編輯部也非常重視學報加入國內檢索系統(tǒng),在加入中國知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重慶維普、臺灣華藝等數據庫的同時,2008年學報又加入了“中國科技論文在線”期刊群。與此同時,學報還參加了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網的優(yōu)先出版,每期電子稿一定稿,就馬上與所有數據庫聯(lián)系,盡快上網。學報在教育部科技發(fā)展中心對收錄在“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科技期刊欄目的期刊進行評比中,榮獲2009年度和2011年度“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yōu)秀期刊”二等獎。
2.5 積極辦好學報網站,實現網上在線投稿、審稿、編輯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期刊數字化、網絡化出版將是大勢所趨,這為傳統(tǒng)高校學報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其中,創(chuàng)建學報網站是信息時代學報自我宣傳的重要途徑,是吸引讀者、編讀互動、擴大市場占有率、提高競爭力、推動學報國際化、規(guī)范學報管理、提高編輯部工作效率的得力助手。借助學報網站,不僅可以實現學報信息和內容的發(fā)布、為讀者和作者服務的網絡化,而且可以實現學報編輯流程、出版發(fā)行和經營管理的全方位功能的數字化和網絡化[7]。其顯著特點是容納信息量大、時效性強、交互性好、不受地域空間的限制、讀者查詢檢索方便、有利于國際間的交流、有利于擴大讀者面、有利于提高影響因子和被引頻次、有利于減輕編輯事務性工作量。
《浙江科技學院學報》一直以來都比較重視學報網站的設計、建設與完善。2008年,編輯部與本校計算機專業(yè)教師合作改進了原有學報網站,使其內容更加豐富、更具指導作用。2010年,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讀者和作者,實現期刊編輯流程的規(guī)范化與網絡化,編輯部又與西安三才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善了學報網站,力求界面清晰、友好,欄目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內容豐富、實際,功能完備、實用,更新及時、有序。三年的實踐表明,學報網站促進了編輯部工作效率的提高,方便了作者投稿和專家審稿,也能讓讀者盡快查閱發(fā)表的論文,并免費下載所需要的論文,增強了學報的影響力,得到了讀者、作者和審稿專家的認可。
2.6 嚴格執(zhí)行期刊標準,努力提高編校質量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編輯標準化是科技發(fā)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學報發(fā)展的需要,這是提高學報整體質量的重要內容,也是期刊進入國際檢索期刊的一個重要條件。學報編輯要在編輯加工中嚴格執(zhí)行期刊編輯出版的國家標準,使稿件符合學術論文的撰寫和編排格式,語言規(guī)范精練,科技術語使用得當,技術細節(jié)表達規(guī)范,法定計量單位正確使用,插圖和表格設計合理,參考文獻著錄符合國家標準等。與此同時,編輯要在日常工作中廣泛宣傳期刊的有關標準,讓作者了解有關標準的內容,自覺地按照標準格式去撰寫論文。
《浙江科技學院學報》非常重視論文編排標準化、規(guī)范化,嚴格執(zhí)行期刊出版的國家標準,努力提高編校質量。根據實際情況從自身做起,首先,重視編輯質量,在原有編輯加工的基礎上,增加了對錄用稿編輯加工后的編輯互審,以及專職副主編整期通審;其次,強化校對成效、減少差錯率,將傳統(tǒng)的“三校一讀”擴展為“五校二讀”;第三,對每篇論文列出的參考文獻逐一通過數據庫和網絡進行核對、補全參數。在編輯自身努力的同時,還充分利用網絡快捷、便利的優(yōu)勢,在學報網站“作者專區(qū)”中提供中圖分類號、參考文獻著錄標準、學術論文撰寫格式等,在作者投稿后提供詳細的“論文格式調整要求”等。經過編輯與作者的共同努力,學報編校質量穩(wěn)步提高,榮獲“浙江省科技期刊編輯質量進步獎”和“全國高??萍计诳瘍?yōu)秀編輯質量獎”。
2.7 重視編輯隊伍建設,提高編輯業(yè)務素質
編輯隊伍是推進學報質量全面提高的原動力,要建立一支素質高、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樂于奉獻、敢于吃苦、充滿活力和朝氣的編輯隊伍。編輯部要充分認識編輯人才隊伍建設在學報發(fā)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供各種便利條件鼓勵現有人員進修學習,保證編輯人員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在從事編輯工作的同時,可以參加相關領域的學習和學術研究活動。作為編輯,則要與時俱進,努力成為學習型編輯,要更新觀念、更新知識結構,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這正是信息時代和編輯職業(yè)對編輯素質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浙江科技學院學報》編輯人員都能自覺地重視自身業(yè)務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積極參加業(yè)務培訓,如科技期刊編輯業(yè)務培訓、科技期刊規(guī)范使用科技名詞術語培訓、科技期刊數字出版業(yè)務培訓、科技期刊英文編輯培訓等;并結合工作實際,積極探討學報發(fā)展策略,承擔了多項中國高??萍计诳芯繒逻_的“中國科技期刊學研究基金”項目及浙江省期刊協(xié)會、浙江省高校學報研究會下達的編輯學研究課題。通過學習研究,編輯人員素質不斷提高,從而為學報整體質量的提高提供了人才保障。
3 結語
當前,地方普通高校學報面臨的問題很多,雖然有些問題是學報出版行業(yè)無法解決的問題,但從編輯自身角度積極探索學報可持續(xù)發(fā)展還是有許多值得編輯人員去做的。只有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逐步提高奮斗目標,才能穩(wěn)步提高地方普通高校學報的整體質量,更好地為學校、地方,乃至中國的科技期刊出版事業(yè)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佟建國,顏帥,陳浩元.論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的學術影響力[J].編輯學報,2013,25(3):208-211.
[2]李玉恒.地方高校學報的發(fā)展困境與應對策略[J].中國出版,2012(4):40-42.
[3]梁鳳鳴.地方高等院校學報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2,32(2):120-123.
[4]李文玉,嚴雅莉,黃基秉,等.地方高校學報生存困境與發(fā)展路徑初探[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22(2):82-86.
[5]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
[6]方秀菊,陳敏娟.浙江理工科類高校學報現狀及對策探討[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578-582.
[7]李傲霜,鄭大淵.學術期刊網絡版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出版,2010(10):42-44.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