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比較方向的確立

        比較方向的確立

        時間:2023-08-30 百科知識 版權反饋
        【摘要】:6.2 比較方向的確立中古時期的語言材料種類已不單一,除翻譯佛經(jīng)與中土典籍外,還有道教文獻、出土文書等。先秦典籍表總括的有“皆、悉、咸”,“都”在漢魏兩晉南北朝的中土文獻里基本上只是用作語氣副詞。而從共同語的角度看,總括副詞“都”在東漢典籍已見,譯經(jīng)只不過加速了此新義的傳播。

        6.2 比較方向的確立

        中古時期的語言材料種類已不單一,除翻譯佛經(jīng)與中土典籍外,還有道教文獻、出土文書等。鑒別時,首先要注意語料性質(zhì)的異同,語言比勘尤其是詞匯比勘時,宜選擇同類語料作比對。如遇笑容、曹廣順等通過詳細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總括副詞“都”的廣泛使用是在宋代之后,宋以前,像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世說新語》、晚唐五代《敦煌變文集》等文獻中“都”的使用頻率都很低。但在翻譯佛經(jīng)中,如《六度集經(jīng)》,總括副詞“都”已經(jīng)很常用了,達48次(15)。遇笑容、曹廣順認為不能就據(jù)此簡單地判斷《六度集經(jīng)》是晚唐甚至宋以后的譯經(jīng),因為詞的使用可能和作者的方言有關,這種情況可能就是譯者使用的方言里,副詞“都”發(fā)展較當時“共同語”快的反映(16)。誠然,我們是不能不考慮譯者的語言使用習慣,橫向?qū)⒎鸾?jīng)語料與中土典籍進行比較也是非??扇〉难芯糠椒?,不過,將同一性質(zhì)的佛經(jīng)語料進行縱向的歷時比較也是不能忽略的。“都”從邑,本為城邑,《說文·邑部》:“都,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先秦典籍表總括的有“皆、悉、咸”,“都”在漢魏兩晉南北朝的中土文獻里基本上只是用作語氣副詞。譯經(jīng)情況則并非如此,“皆、悉、咸已見于先秦,但是《論衡》與(東漢)佛典還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同義詞‘都’”(17),可進一步說,世高之后支婁迦讖的譯經(jīng),“都”的使用已相當自如了。在以群體對話的形式來敘述、具明顯故事性的《道行般若經(jīng)》中,可見32處“都”(18),其中修飾普通動詞10處;修飾否定詞“不”、“無”2處;雙音節(jié)同義連用:“都盧”(19)3處(其中“都盧不”、“都盧無”各1處)、“都悉”1處、“都共”1處;三音節(jié)同義連用:“都盧皆”1處、“悉都盧”1處。見如下9例。

        [1]都不可得見。(卷一,T08no224p428a22)

        [2]都無所念,善為人中之雄,自致作佛。(卷二,T08no224p431c20)

        [3]是事都盧不可計。(卷一,T08no224p430c6-7)

        [4]其心都盧無所難。(卷二,T08no224p434c10)

        [5]都盧天上天下,諸伎樂持供養(yǎng)。(卷二,T08no224p433a25)

        [6]恒邊沙佛剎人,都悉供養(yǎng)諸菩薩摩訶薩。(卷三,T08no224p440b8-9)

        [7]復有異恒邊沙佛剎人,都共供養(yǎng)是輩菩薩摩訶薩。(卷三,T08no224p440a3-4)

        [8]閻浮利人,都盧皆使行佛道。(卷二,T08no224p437b17)

        [9]若干種根、若干種黠、若干種癡、若干種慧,人民輩所求盡,所求慧,怛薩阿竭悉都盧。(卷十,T08no224p477c8-10)

        管窺《道行般若經(jīng)》,我們有理由認為總括副詞“都”在東漢時不僅數(shù)量不低,且具各種用法,已從最初的零星散見而趨于成熟了。西晉譯經(jīng)亦如此,竺法護譯《光贊經(jīng)》有26處、無羅叉譯《放光般若經(jīng)》有19處。其后與南朝《世說新語》年代大抵相當?shù)牡g地點在高昌的北魏涼州沙門慧覺等所譯的《賢愚經(jīng)》中,可見25處。這樣看來,總括副詞“都”在北方并不罕見,南北地域差異不甚明顯。

        《六度集經(jīng)》的譯者康僧會,其先康居人,后移于交趾,赤烏十年(公元247年)來到建業(yè),“時孫權稱制江左,而未有佛教,會欲運流大法,乃振錫東游,以赤烏十年至建業(yè),營立茅茨,設像行道”(20)。并建寺造塔,“權大嗟服,即為建塔,以始有佛寺,故曰‘建初寺’,因名其地為佛陀里,由是江左大法遂興”(21)?!敖ǔ跛隆本褪强瞪畷g《六度集經(jīng)》的地方,“會于建初寺譯出經(jīng)法……并妙得經(jīng)體,文義允正……并制經(jīng)序,辭趣雅贍,義旨微密,并見重后世。會以晉武帝太康元年卒”(22)。而與康僧會一樣同在建業(yè)從事譯經(jīng)活動的佛陀什、畺良耶舍、曇摩蜜多、釋寶云、釋智嚴、求那跋摩、僧伽跋摩的譯經(jīng),卻鮮見甚至幾乎不見總括副詞“都”。可見,即便把總括副詞“都”作為(建業(yè))方言,其橫向流布與歷時傳承都不見得深廣。而從共同語的角度看,總括副詞“都”在東漢典籍已見,譯經(jīng)只不過加速了此新義的傳播。

        如果在語料比勘前能大體確立比勘的方向,注意比勘語料性質(zhì)的異同,比勘的結果會更接近語言實際。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