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費有多種繳納方式,而各種方式又適合不同的人。比如,做生意的人收入相對不是很穩(wěn)定,今年賺錢了不一定明年就能賺錢,所以主要選擇一次性繳費。而上班一族一定要從退休年齡以前繳費,而不該等到退休以后再繳納保費。因為上班族在退休以后收入常常會大幅度地減少,而這時候再繳納保費就成了生活的負擔。選擇合適的保費繳納方式,才不會買了保險也買了風險。
有的保險代理人喜歡推薦20年的繳費方式,因為20年的傭金最高;達對于消費者一定要考慮自己的退休年齡,30歲可以選擇20年的,因為到了50歲時候還有收入,但50歲選擇繳費年限是20年的,僅僅有2年就退休了,到時候繳納就成了問題。
保費的總額也應該嚴格控制,這樣才能有效控制購買保險所帶來的風險。一般保險總額不能超過自己流動資產的15%,請注意是流動資產,如房屋、汽車等固定資產不應該計算在內。因為一旦超過了這個限制,購買保險就成了購買風險。一旦家庭出現意外支出,繳納保費就成了問題。
所以一定要考慮以后持續(xù)繳納保費的能力。同時家庭現金流一定需要平衡,幾個時間段不要買保險。比如國慶、五一、春節(jié)、孩子開學,因為這期間的支出會比較大,繳納壓力也會大一些。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如果投保的主體失誤,同樣也增大了家庭的風險。比如常常出現的一個誤區(qū)是,為孩子購買了過多的保險,而對于家庭中主要收入支柱卻很少考慮到購買保險。這無形中就增大了家庭的風險,一旦家庭中的收入支柱出現意外,整個家庭很可能就會垮掉。正確的投保順序應該是一家之主優(yōu)先,老婆次之,孩子最后。原則上夫妻應該是整個家庭投保的主體。
一般而言,男性是承擔風險和家庭經濟重擔的主體。他們應該先購買保障型的險種,以保障為主,重要考慮購買醫(yī)療和意外保險,以抵御家庭出現的風險,而不要買過多的養(yǎng)老保險。無論從家庭結構還是女性的特點來講,女性應該購買醫(yī)療、意外和養(yǎng)老保險為主。
一個家庭最后考慮保險的應該是孩子,給孩子購買了大量的保險,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萬一父母出現意外,孩子的保費又如何支付。所以恰當的方法只為孩子購買醫(yī)療保險和意外保險。
而在購買保險之前一定要仔細研讀保險合同,因為保險代理人常常只是夸大了保險的好處,而不會說明需要承擔的義務。保險合同是法律合同,投保人在得到權利的同時也需要承擔責任。購買合同時候一定要把合同看清楚,不要只聽代理人的介紹。
購買保險并不意味著沒有風險,如果購買了不必要的保險,或者選擇了不合適的繳納方式,無疑是給家庭增加了一份風險。只有選擇了合適的繳納方式,并針對家庭中不同成員的特點選擇合適的保險,這才不會因為購買保險而多了一份風險。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