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應多吃豆制品
一句話解答
大豆食品素有“植物肉”、“綠色牛乳”之稱,營養(yǎng)價值可與肉、魚、蛋等動物性食品相媲美,中老年人食用豆制品要比肉類更好一些,特別是患有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及膽石癥的中老年人食用豆制品更為適宜。
專家指導
豆制品的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一般為19%~24%,與肉類相比,其蛋白質(zhì)含量比豬肉高1~2倍,比羊肉高1倍,比牛肉高0.5倍。大豆蛋白含有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還含有較多的健腦物質(zhì),如卵磷脂及膽堿等,這對中老年人保持神經(jīng)健康,增強記憶力十分有益。
與肉類食品相比,大豆不含膽固醇,且其中的油脂為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減少膽固醇在動脈壁上的沉積,起到防止動脈粥樣硬化、腦溢血及血栓形成的作用。豆制品中含有十多種維生素礦物質(zhì),每百克含鈣220毫克,含鐵11毫克,還含有肉類所缺乏的鉀、鉻、錳等,對維持中老年人的神經(jīng)、臟腑、骨骼和皮膚健康有著重要作用。
食用豆制品時應考慮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合理安排好三餐的飲食。以早晨為例,起床不久后食欲還不夠旺盛,最好選擇豆?jié){、豆腐腦,這樣不會給身體增加多余的負擔。食用時,應注意其新鮮、天然的程度、衛(wèi)生狀況,最好能夠在家自己制做,可以用家用豆?jié){機,十幾分鐘就能自動做熟,既方便又衛(wèi)生。
但豆制品雖好也不要偏食。偏食豆制品也會使身體發(fā)生營養(yǎng)失衡,甚至引發(fā)代謝紊亂和疾病。豆制品雖然蛋白質(zhì)含量豐富,但因為植物蛋白,不能補充身體每天必需的氨基酸,而且有礙人體對鐵的吸收,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不適,所以老人除了吃豆制品外,還應吃些含動物蛋白豐富的食物,如雞蛋、牛奶、魚肉等。
豆制品中含有大量的蛋氨酸,它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同型的半胱氨酸,會損傷動脈管壁內(nèi)皮細胞,使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易沉積于動脈壁上,最終有可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豆制品中的皂角苷能促進人體內(nèi)碘的排泄。長期過量攝入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發(fā)生碘缺乏??;而且長期大量吃豆制品雖能大幅度提高血鈣濃度,但是它又阻礙微量元素鋅的利用和吸收,而鋅對人體健康同樣功不可沒。因此,吃豆制品也應有度。
相關鏈接
應忌食或少吃豆制品的老年人
除缺鐵性貧血、冠心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患者不能多吃豆制品外,以下疾病的患者也應慎食豆制品:
1.腎功能衰竭:豆制品的植物蛋白質(zhì)經(jīng)過代謝變化,最后大部分成為含氮廢物,由腎臟排出體外,這一過程勢必會加重腎臟的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
2.痛風:豆制品,特別是豌豆制品含嘌呤較多,若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患者多食之,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3.消化道疾患:由于豆制品中的嘌呤有促進胃液分泌的作用,低聚糖容易在腸道被細菌酵解而產(chǎn)氣,因而多吃豆制品會出現(xiàn)噯氣、腸鳴、腹脹、腹痛等癥狀,故消化道潰瘍、胃炎、胰腺炎、膽囊炎、痢疾等病患者宜慎食之。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