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是分陰陽的,食物當然也是如此?!饵S帝內經(jīng)》云:“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味辛甘發(fā)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當然,《黃帝內經(jīng)》說得比較概括,下面我們會為大家做詳細的解釋。
具體來說,區(qū)分食物陰陽須遵循下列四個原則。
1.辨味道 具有苦、辛味的生姜、紫蘇、韭菜、大蒜、蔥、豬肝等屬陽,咸味的魚類、蛤類、海藻類則偏屬陰性。
2.看形狀 根和莖葉相比,根屬陽,莖葉屬陰。因此,牛蒡、洋蔥、人參、藕、紅薯、芋頭、馬鈴薯等根菜屬陽。在根菜當中,牛蒡的陰性較強,藕和芋頭的陰性也比較強。
另外,蘿卜雖然是根菜,但由于含水分較多,其性屬陰。白菜、菠菜、卷心菜等葉菜和含水分較多的黃瓜、茄子、番茄(西紅柿)等蔬菜與根菜相比,皆屬陰。不過,卷心菜由于靠近根部,水分較少,在葉菜當中,偏于陽性。
3.看生長環(huán)境 生長于溫暖的地區(qū)及塑料大棚中的食物屬陰,這些場所以外的地方生產(chǎn)的食物屬陽。因此,像馬鈴薯、大豆等生長在寒冷地方的食品屬于陽性,而香蕉、西瓜、甘蔗等生長在溫暖地方的食物屬于陰性。海洋中的海產(chǎn)品屬于陽性,而陸地上產(chǎn)的肉類食品及普通的植物食品屬于陰性。
4.看季節(jié) 食物的盛產(chǎn)期在冬季還是在夏季決定了其陰陽屬性。比如盛產(chǎn)于夏季的西瓜、番茄、茄子等食物與盛產(chǎn)于冬季的食物相比較,當然應屬陰性。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沒有純陰之體,也沒有純陽之體。任何物質總有陰陽兩個方面,但陰陽不可能絕對相等,總有差異,而且陰陽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所以在區(qū)分食物的陰陽屬性時,要全方位、多方面地考慮食物生長的地帶與氣候、生長方式與速度、外形大小、顏色、氣味、口感、體溫、主要化學成分,以及烹飪所需時間的長短等諸多因素,最后才能給食物進行陰陽定性。
那么,了解了食物的陰陽屬性對我們的日常膳食來說有什么意義呢?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了解自己的體質,因為人的體質也是分陰陽的,我們攝取的食物應該與體質相契合,達到陰陽調和的目的,這樣才能保持平和,改善體質,獲得健康??大w質挑選食物也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陰陽互補原則 一般來說,體質屬于陽性的人,應該多吃陰性食物;而體質為陰性的人,則必須多攝取陽性食物,這樣才能使身體達到陰陽和諧的狀態(tài)。
2.變化原則 飲食應該隨著季節(jié)、性別、年齡、工作特性、機體的個別差異而不斷變化。比如,如果居住在熱帶氣候區(qū),那么在炎熱的夏季,要盡可能進食陰性食物;而與此相反,北方居民則需要多攝入一些陽性食物。隨著年齡的增長,當機體內冷的能量開始積聚的時候,就應該轉向陽性飲食。
3.當?shù)卦瓌t 盡量選擇您所處的氣候帶生長的食品,因為在不同地帶生活的人所適合的消化酶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我們人體內的消化酶,比較適合消化生長于當?shù)貧夂蚝屯寥赖氖澄?。而其他的一些酶可能沒有或者其數(shù)量比較少,這就是很多人到了遠離故鄉(xiāng)的地方會水土不服的原因。
【健康小貼士】
要想根據(jù)陰陽理論進行飲食調養(yǎng),首先要辨清自己是陰性體質還是陽性體質。陰性體質的特征為:四肢容易冰冷,對氣候轉涼特別敏感;臉色比一般人蒼白,喜歡喝熱飲,很少口渴;免疫功能低下,易感冒而且反復不愈;消化功能減退,易腹瀉、水腫、夜間多尿。陽性體質的特征為:易口渴,頭發(fā)干枯,皮膚起皺,尿少,便秘;多有虛熱,四肢溫熱、怕熱,臉色紅赤,愛長痤瘡,舌苔多呈黃色;容易心動過速、失眠、焦慮;女性月經(jīng)常常提前,小便量少且顏色深黃;生性好動、貪玩,坐不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