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對“藥補”很感興趣,其理由是“補藥有病治病,無病也能強身?!爆F(xiàn)實生活中“聞補則喜,唯補是用”者確實不少,他們希望通過“藥補”強身健體、祛病延年,其實這種觀點頗具片面性。
進補關鍵在于吸收。而吸收的好壞則取決于腸胃功能,胃被稱作人體的后天之本,人體胃氣旺盛,不斷地吸收營養(yǎng),就能增強自身的抗病能力。如果腸胃不好,脾胃虛弱,則不但不能有效吸收營養(yǎng)成分,反而會造成人體代謝失調、體內垃圾積聚,危害健康。
因此,一方面要防止“無虛而濫補”,另一方面,還要防止“虛不受補”。
有些補藥用得不當,反會導致疾病或使病情加重。如年高體虛者誤服蛤蚧、白木耳、會使聲音嘶啞、咳嗽頻作、咳痰不爽;亦有服用大量人參、黃芪、鹿茸、當歸,不僅未能扶正補虛,反而助病為虐,以致水氣橫溢者。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凡欲治療,先以食療,既食療不愈,后乃用藥爾。”“藥補不如食補”,特別對于病后腸胃功能虛弱的人,更需要通過“食補”補養(yǎng)臟腑功能,以促進消化和身體的康復,為藥物所不及也。
冬季多食羊肉和魚蝦,不失為冬季補養(yǎng)一法。羊肉有補氣養(yǎng)血、溫中暖腎的功效,特別適用于虛損衰弱,腰膝酸軟,形瘦畏寒,頭暈腰痛等脾腎陽虛者。而大部分魚類,則具有健脾益氣補血之功,且補而不膩,不傷脾胃。其中,有一部分魚類和所有的蝦類,都有很好的補腎、益精、壯陽療效。貝殼類如蛤蚌、牡蠣等可以滋補肝腎,是延緩衰老的最佳食品。
食補之外,更應注意神補。中醫(yī)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說法?!杜碜鏀z生養(yǎng)命論》中記載:“神強者長生,氣強者易滅。柔弱畏盛,神強也;鼓怒騁志,氣強也?!边@里的“鼓怒騁志”是指使氣任性,心緒難平。不妨通過太極拳、舞劍、散步等鍛煉方法,補元養(yǎng)精、守之以一;能動能靜,養(yǎng)之以和,保持樂觀穩(wěn)定的情緒。另外,充足的睡眠亦能養(yǎng)心神、添精力、益康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