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惡性腫瘤病死率中占第一位,約占消化系統(tǒng)癌癥的50%,為人體全部惡性腫瘤的10%,男多于女。大多數(shù)胃癌患者早期為消化不良的表現(xiàn),進食后上腹部短暫輕微的發(fā)脹,食量減少,食欲減退或上腹部不適感等。胃癌的病因與多種因素有關,如精神因素、環(huán)境因素、遺傳因素等,但飲食因素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某些發(fā)病率較高的國家,與普遍食用經(jīng)滑石粉處理過的大米有關,燒烤食品具有致癌性。飲食中的真菌毒素也很可能與胃癌的發(fā)生有關。中醫(yī)認為胃癌的發(fā)生與過度飲酒或多食辛辣燥熱之品關系密切。但患胃癌后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宜食用易消化的食物:早期胃癌患者應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含蛋白質、脂肪較豐富的烹調較爛的食物,盡量減少食物中粗纖維的含量,不易消化的粗糙食物能夠加重患者的病情。胃竇癌,尤其是潰瘍型的一定要給予軟食或半流食,食物不宜過冷過熱,溫度變化容易引起胃黏膜血管的變化而造成出血。賁門癌或幽門癌引起梗阻的患者,盡可能的給予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果汁加糖、維生素,可以參考食管癌患者的飲食配膳。
(2)要補充大量的營養(yǎng):由于胃癌惡性生長消耗體內(nèi)大量營養(yǎng)素,同時影響正常的消化功能,很容易造成患者營養(yǎng)不良。所以胃癌患者膳食中要盡量補充大量的優(yōu)質蛋白質、維生素和熱能,使患者能有較好的體質接受手術治療和術后的其他輔助治療。
(3)胃癌手術患者的飲食:患者在胃惡性腫瘤切除后,胃的容積大大減少,胃的貯存和消化功能大大降低,患者可能引起食量小、營養(yǎng)不良、缺鐵性貧血等一系列綜合征。一些患者甚至引起生理紊亂,嚴重影響消化功能。為此要建立起合理的進餐制度和正確的進餐方式。
一是要少食多餐,胃大部切除的患者宜少食多餐,每天進餐6~7次,定時定量。少食多餐應是胃癌切除后患者的重要飲食制度。二是要干稀分食,為使食物在胃內(nèi)停留時間延長,進餐時只吃較干食物,不喝水,可以在進餐30分鐘以后喝水,從而避免食物被快速沖入小腸,要使食物緩慢通過小腸,以促進食物的進一步吸收。三是要限制糖類攝入,預防傾倒綜合征。四是要逐步增加食量和食物種類,患者應從術后的流食、半流食逐步轉為軟食或普通膳食,并根據(jù)患者的飲食習慣增多花樣,提高患者的食欲,有助于患者的康復。五是必須禁忌煙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這些可能刺激胃部蠕動痙攣,增加患者的疼痛和不適感。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