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覺癥狀主要指醫(yī)師檢查所獲得的客觀癥狀,主要有紅赤、翳障等。
(一)辨紅赤
白睛淺層紅赤,越近白睛周邊越明顯,顏色鮮紅,其血絡位于淺層,推之可移動,稱為白睛淺層紅赤(即球結膜充血),多為外感風熱或肺火上炎。
環(huán)抱風輪(角膜)發(fā)紅,顏色紫暗,其血絡位于深層,推之不能移動,稱為抱輪紅(即睫狀充血)。較輕者,為肝經風熱;較重者為肝火熾盛。
白睛淺層紅赤與抱輪紅赤同時存在,稱為白睛混赤(混合性充血),為肺肝熱盛;混赤顯著為肝膽火毒熾盛;混赤顯著而兼有壅腫(即球結膜水腫),為肝肺火毒兼夾風邪。
局限性抱輪紅,初起者為熱邪較輕;日久者多為陰虛火旺。
角膜淺層新生赤脈,排列密集如膜狀,逐漸包滿整個角膜,甚至表面堆積如肉狀,為肺肝熱盛,熱郁脈絡,瘀熱互結。《審視瑤函·外障》按赤脈來源方向辨經絡,指出“赤脈翳初從上而下者,屬太陽;……從下而上者或從內眥出外者,皆屬陽明;……從外眥入內者,為少陽半表半里?!?/p>
角膜深層新生赤脈,排列如梳,且深層呈現(xiàn)灰白翳障,多為肝膽熱毒蘊結,氣血瘀滯而成。
角膜出現(xiàn)灰白色顆粒,赤脈成束追隨,直達角膜淺層,為肝經積熱或虛中夾實。
翳障后期,赤脈細小稀疏,伸入翳障中間,多為陰虛兼夾瘀滯。
(二)辨炎性翳障
凡角膜濁,表面污濁,邊緣模糊,基底不凈,熒光素著色陽性,具有發(fā)展趨勢或發(fā)展迅速者,均屬炎性翳障,又稱新翳。
翳色灰白,形如秤星,散在為云霧狀,或排列為樹枝狀,或為地圖狀,或向深層發(fā)展團聚圓盤狀,多為肺肝風熱。
翳色灰黃,如凝脂樣肥厚脆嫩,迅速發(fā)展,黃液上沖,混合充血,甚則球結膜壅腫,尿黃便干,為肝膽實熱兼陽明腑實。
翳色淡綠,角膜迅速潰爛,黃液量多,遮掩瞳神,混合充血,球結膜壅腫,頭目劇痛,為三焦熱毒熾盛。
翳色白濁表面如豆腐渣堆積,或邊緣糜爛如蟲蝕,眵淚黏膩,混合充血,為濕重于熱,濕熱蘊結。
翳色灰暗,雙眼同時發(fā)生,白睛枯澀,不紅不痛,只是羞明,是為疳積上目,多為脾虛肝旺。
翳陷不起,久不愈復,眼痛眼紅等癥較輕,為氣虛邪留。
(三)辨瘢痕翳障
凡角膜混濁,表面光滑,邊緣清楚,基底干凈,熒光素著色陰性,病理變化相對靜止的,均屬瘢痕翳障,又稱宿翳。
瘢痕菲薄的稱冰瑕翳,較厚的稱云翳,更厚的稱厚翳,與虹膜粘連的稱斑脂翳,均是角膜疾患愈后結瘢而成。因炎性翳降大多屬熱性病范圍,熱邪既可傷陰,亦可耗氣;瘢痕形成,又是氣滯血瘀之征。因此,本癥往往為虛實夾雜的表現(xiàn)。
斑脂翳結成,呈局限性突起如螺旋尾之狀,或有新生血管伸入,為肝氣過亢,氣體壅塞所致。
以上辨證,既有內在聯(lián)系,又可兼夾出現(xiàn),臨證不可截然分開,須綜合分析。有些局部癥狀不典型的,還須依賴全身癥狀,作出正確的辨證。
(張 健 張明亮)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