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血糖生成指數(shù)(縮寫為GI)是一種衡量各種食物對血糖可能產生多大影響的指標。進食一定量的某種食品,檢測餐后2小時內的血糖水平,計算血糖曲線下面積,與同時測定的相同量葡萄糖耐量曲線下面積比較所得的比值。
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營養(yǎng)學家們曾經認為,各種淀粉進入消化系統(tǒng)后,會在消化酶的作用下,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消化分解為葡萄糖。所以,所有含淀粉食品對餐后血糖的影響相似,即100克大米、100克小米、100克糯米、100克綠豆等由于具有相似的糖類(碳水化合物)含量,所以它們對于人們血糖的影響也是近似的。但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斯坦福醫(yī)學院的瑞文發(fā)現(xiàn),食物的物理性質和狀態(tài)對淀粉分解速度影響很大。由于不同食物進入胃腸道后消化、吸收程度不一致,因此即使含等量糖類的食物,對人體血糖水平的影響也不同。為了區(qū)分不同糖類引起的不同血糖應答,1981年Jenkins等提出了GI的概念,用來衡量某種食物或膳食組成對餐后血糖濃度影響的程度。從此,血糖生成指數(shù)的概念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了解。1997年以后這一理論得到國際和國內廣泛的認可。
有些糖尿病患者以及代謝綜合征、血脂異常、肥胖癥患者聽說精米飯GI達83.2,白小麥面饅頭的GI達88.1,而不敢吃米飯,甚至不敢食用谷類食物和水果,刻板地按照“食物血糖生成指數(shù)”來選吃食物,其實大可不必。
饅頭、米飯是高GI食物,但把握住攝取量還是可以進食的。在谷類食物中,糙米GI為70;蕎麥面條GI為59.3;蕎麥面饅頭GI為66.7;蕎麥為54,燕麥粉為65。這些谷類食物均屬于中GI食物,可以選用或與精米白面搭配后限量食入。像白小麥面面包的GI高達105.8,糖尿病等患者則不應選用。
豆類及豆制品的食物GI均較低,如扁豆為18.5,綠豆為27.2,燉豆腐為31.9,豆腐干為23.7,只要沒有并發(fā)腎衰竭、痛風等病,均可大膽選用這類低GI食物。
水果中菠蘿GI為66,甜西瓜為72,芒果為55,香蕉和獼猴桃為52,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則應忌食;而柚子、杏仁、櫻桃的GI均較低,糖尿病等患者在血糖控制尚好時,可在餐后2小時適量食用。
同時,各種食物常因品種和加工方式不同以及其中的膳食纖維的含量不同發(fā)生變化,從而引起其GI的變化。
總之,GI有助于幫助糖尿病患者選擇多樣化的食物。現(xiàn)已廣泛用于肥胖癥、代謝綜合征患者的膳食管理及健康人群的營養(yǎng)教育。但不應刻板地按照食物血糖生成指數(shù)來選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