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名醫(yī)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篇中說:“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边@里的“虛勞諸不足”,指的是人體陰陽氣血俱虛,衛(wèi)外功能不足;“風氣百疾”則是泛指風邪引起的疾病。此時專于攻邪則傷正氣,專于補虛則邪滯不能出,當寓驅邪于扶正之中,故先以不寒不熱,不燥不滑,兼擅補虛祛風之長的薯蕷為君?!睹t(yī)別錄》稱山藥“主頭面游風,頭風眼?!?;《本草綱目》以之為主制山藥酒,以治“諸風眩運”;《藥性論》說它“補五勞七傷,主冷風”等,均與仲景補虛、祛風之旨相吻合。
◎薯蕷丸(《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
【組成】薯蕷(山藥)90克,當歸、桂枝、曲、干地黃、豆黃卷各30克,甘草84克,人參21克,川芎、芍藥、白術、麥冬、杏仁各18克,柴胡、桔梗、茯苓各15克,阿膠21克,干姜9克,白蘞6克,防風18克,大棗100枚(為膏)。
【用法】上藥21味,研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次1丸,空腹時用酒送下。
【功效】補氣養(yǎng)血,疏風散邪。
【主治】虛勞氣血俱虛,陰陽失調,外兼風邪,頭暈目花,消瘦乏力,心悸氣短,不思飲食,骨節(jié)酸痛,微有寒熱。
◎薯蕷酒(《本草綱目·谷部·第二十五卷》)
【組成】薯蕷(山藥)250克,山茱萸50克,五味子25克,人參25克,白酒2000毫升。
【用法】上述各藥切片,共入紗布袋,浸于酒中,密封浸泡15日后飲用。每日2次,每次15毫升。
【功效】益氣養(yǎng)精,健脾益腎。
【主治】治諸風眩運,益精髓,壯脾胃。現(xiàn)代常用于體虛、產后、病后所致的神疲乏力,頭暈目花,心悸氣短,腰痛足軟,失眠多夢,腹瀉遺精等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