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不僅要操持家務、撫養(yǎng)孩子,還要面對來自工作、社會等諸多方面的壓力,因此中年人是失眠癥的主要患病人群。一方面,中年人對身體非常敏感,疑心較重,稍有不適就懷疑自己是否患有某種疾病。而由于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許多人都覺得中年這個時期正是患病的時候,因此終日誠惶誠恐、擔驚受怕,這樣想入非非,必然會導致失眠的發(fā)生。另一方面,從正常生理變化來講,人到中年,睡眠的形態(tài)會發(fā)生一定的改變,身體素質也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下降,如體重增加、易感疲倦、新陳代謝降低、夜尿增多、睡眠變淺等。事實上,這些變化都屬于正常的生理功能改變。如果能夠正確地對待身體的變化,注意日常生活的調養(yǎng)和保健,就不會導致失眠癥的發(fā)生。因此中年人的失眠護理,應從日常生活著手,通過心態(tài)的調整和身體素質的增強,以改善睡眠障礙、提高睡眠質量。
1.保持心情舒暢
中年人的生活壓力較重,保持心情舒暢是改善失眠的重要方面。在生活中,多傾聽、多傾訴,凡事不鉆牛角尖,合理要求自己和他人,以平常心面對周遭事物,這些做法對于心態(tài)的調整和睡眠的改善都是很有幫助的。
2.積極參加文體活動
中年人的身體素質不如年輕人,經(jīng)常參加文體活動,積極鍛煉身體,對于抗病能力的增強和睡眠的改善同樣很有幫助。在工作之余,培養(yǎng)一些文體方面的愛好和特長,如繪畫、書法、打球、舞蹈等,這些對于性情的陶冶和身體素質的提高都是大有益處的。另外,積極鍛煉身體、參加體育活動,不僅能夠增強身體素質,而且還能夠增加身體的消耗。白天身體能量消耗的增加,有助于夜晚睡眠的安穩(wěn)。但應注意的是,運動之余,應注意運動量和運動時間的把握。運動量過大或運動時間過晚,反而會造成神經(jīng)的過度興奮或體力消耗過大,以致失眠的發(fā)生或加重。
3.定期進行身體檢查
定期進行身體檢查,是消除中年人恐病心理最有效的方法。生活中,如果感到身體不適應該立即就醫(yī),接受檢查。如果檢查結果一切正常,則可以消除恐病心理。如果被診斷患有疾病,則應積極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以盡早治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