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膨化食品的認識,目前較為混亂,在此稍多做介紹。膨化食品在國外又稱擠壓食品、噴爆食品、輕便食品等,是近些年國際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食品。它以谷物、豆類、薯類、蔬菜等為原料,經膨化設備的加工,制造出品種繁多,外形精巧,酥脆香美的食品。因此,獨具一格地形成了食品的一大類。由于生產這種膨化食品的設備結構簡單,操作簡易,設備投資少,收益快,所以發(fā)展得非常迅速,并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由于用途和加工設備的不同,膨化食品有以下3種類型:一是用擠壓式膨化機,以玉米和薯類為原料生產小食品;二是用擠壓式膨化機,以植物蛋白為原料生產組織狀蛋白食品(植物肉);三是以谷物、豆類或薯類為原料,經膨化后制成主食,這些主食,除了用間接加熱式膨化機外,還用精糧膨化粉制成多種膨化食品。膨化食品種類繁多,如膨化燒餅、面包、饅頭、煎餅,膨化面茶,膨化桃酥、爐果、酥類糕點、月餅、印糕、蛋卷、膨化米花糖、涼糕等。
膨化技術雖屬于物理加工技術,但卻具有本身的特點。膨化不僅可以改變原料的外形、性狀,而且改變了原料中的分子結構和性質,并形成了某些新的物質。當把糧食置于膨化器以后,隨著加溫、加壓的進行,糧粒中的水分呈過熱狀態(tài),糧粒本身變得柔軟,當到達一定高壓而啟開膨化器蓋時,高壓迅速變成常壓,這時糧粒內呈過熱狀態(tài)的水分便瞬間汽化而發(fā)生強烈爆炸,可膨脹約2000倍,巨大的膨脹壓力不僅破壞了糧粒的外部形態(tài),而且也拉斷了糧粒內在的分子結構,將不溶性長鏈淀粉切短成水溶性短鏈淀粉、糊精和糖,于是膨化食品中的不溶性物質減少了,水溶性物質增多了。從膨化前、后的浸出物便可看出,經膨化后,食品的淀粉含量減少了,糊精和還原糖的量增加了。把食品中的淀粉分解為糊精和糖的過程,一般是在人們的消化器官中發(fā)生的,即當人們把食物吃進口腔后,借助唾液中淀粉酶的作用,才能使淀粉裂解,變成糊精、麥芽糖,最后轉變成葡萄糖被人體吸收。而膨化技術起到了淀粉酶的作用,即當食物還沒有進入口腔前,就使淀粉發(fā)生了裂解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膨化設備等于延長了人們的消化器官。這就增加了人體對食物的消化過程,提高了膨化食品的消化吸收率。因此,可以認為膨化技術是一種很科學、理想的食品加工技術。
膨化技術的另一特點是,它可以使淀粉徹底α化。淀粉的物理結構可分為α型和β型,具有一定結晶構造的淀粉粒,統(tǒng)稱為β淀粉,而失去結晶構造的淀粉粒則稱為α淀粉。使食品成熟的熱加工技術如烘烤、蒸煮等,都可以使食品的生淀粉即β淀粉變成α淀粉,即所謂α化。但是這些制品經放置一段時間后,已經展開的α淀粉,又收縮恢復為β淀粉,也就是所謂“回生”或“老化”。這是所有含淀粉的食品普遍存在的現象。這些食品經“老化”后,體形變硬,食味變劣,消化率降低。這是由于淀粉α化不徹底的原因。膨化技術可以使淀粉徹底α化,已經變成的α淀粉,經放置后也不能復原成β淀粉,于是食品保持了柔軟、良好風味和較高的消化率,這是膨化技術優(yōu)越于其他物理加工方法的又一特征,它為粗糧細做開辟了一個新的加工領域。所以總體來說,膨化食品有一定的優(yōu)點,①口感柔軟,食味改善、好吃;②食用方便;③營養(yǎng)成分的保存率和消化率高;④糧食經膨化后,等于進行了一次高溫滅菌,易于儲存:⑤價格便宜。
但膨化食物是垃圾食物中的一種,就食品本身來說,它的營養(yǎng)是不全面的,一般都具有高糖、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等“四高”的特點,還有很高的味精含量,孩子吃得過多會導致營養(yǎng)失衡。而且容易造成飽腹感,影響正常進餐,會妨礙身體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食品在加工過程當中是通過鉛和錫的金屬管道,在高溫的情況下,汽化了的鉛就會污染這些膨化的食品,使食品含鉛量比較高。而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的兒童,對于鉛的吸收量是成人的5倍,鉛會對其造成長期的、慢性的危害,甚至可能會影響終身健康。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tǒng)的癥狀,如注意力低下、記憶力差、多動,容易沖動、愛發(fā)脾氣等。若劑量較大或中毒的程度深,就會嚴重危害兒童智力的發(fā)育和神經系統(tǒng)的健康,以及心血管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和造血系統(tǒng)。所以,專家們的意見是:膨化食品屬于垃圾食品,以少吃為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