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荸藹的球莖,又稱馬蹄、地栗、鳧茈、鳧茨、黑三菱、烏芋、水芋、紅慈菇等。荸薺原產(chǎn)于東印度,但作為蔬菜栽培的只有我國。我國的荸薺產(chǎn)區(qū)主要在江南,尤其以江浙一帶為多。
荸薺性涼,味甘,具有清熱止渴、健脾化痰、祛風解毒等功效,可用治脾肺陰虛的哮喘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及哮喘屬痰熱或肺陰虛者皆可常食。每次量為30~60克,以上兩藥都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對支氣管炎兼腸燥便秘者尤為適宜。荸薺藥用始見于《日用本草》?!侗静菰傩隆分杏涊d:荸薺“清涼降火、補肺涼肝、消食化痰?!陛┧j中含有荸薺英,荸薺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chǎn)氣桿菌及銅綠假單胞菌均有抑制作用。在傳染病較多的春季,常吃荸薺有利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百日咳及急性咽炎的預防。
荸薺肉質脆嫩,清香味甜,每100克鮮荸薺中含水分74.5克、蛋白質1.5克、脂肪0.1克、糖類21.8克、粗纖維0.6克、鈣5毫克、磷68毫克、鐵0.5毫克、胡蘿卜素0.01毫克、維生素B1 0.04毫克、維生素B2 0.02毫克、煙酸0.4毫克、維生素C 3毫克等。荸薺因所含淀粉較多,荒年可充饑。荸薺亦果亦蔬,生吃熟食皆可,并可制成淀粉、粉絲、罐頭、果露、糕點和飴糖等食品。將表面無損的新鮮荸薺存放在干燥的黃沙中,可使荸薺保鮮較長時間。
荸薺性寒,脾胃虛寒者應當慎用。荸薺不宜連皮吃,因為荸薺生長在水塘中,易受姜片蟲的幼蟲浸染,人生吃荸薺后會患姜片蟲病。姜片蟲的幼蟲寄居在腸道中,借腸內營養(yǎng)物質很快發(fā)育為成蟲,進而引起人的腸黏膜發(fā)炎,使患者出現(xiàn)腹痛或類似潰瘍病的癥狀以及慢性腹瀉、腹脹、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貧血、消瘦等癥狀,危害人體健康,尤其對兒童危害更大,容易導致全身性發(fā)育不良。因此,荸薺宜熟食,需要生吃時宜先充分浸泡后刷洗干凈,或用高錳酸鉀消毒,再以沸水燙過,削皮后食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