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肥胖癥與心腦血管疾病的關系
肥胖癥并發(fā)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十分復雜,深入了解有助于提高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積極控制體重是預防和治療此類疾病最基本的措施,并且對其有著重要的意義。
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之一,發(fā)病率及病死率都很高。大量研究證明肥胖癥與高血壓病密切相關,肥胖癥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與體重、體重指數呈正相關,體重指數高者其血壓也高。值得注意的是兒童、青少年肥胖癥與血壓也密切相關。美國黑人兒童肥胖癥患者高血壓患病率是正常兒童的3倍,我國也有報道體重指數≥25的肥胖兒童,血壓偏高的近半數。肥胖與高血壓的關系可能與胰島素抵抗有關,肥胖癥患者骨骼肌細胞的胰島素受體數量減少、功能減低,過多的脂肪向血液循環(huán)中釋放大量的游離脂肪酸,影響胰島素的失活,血糖增高刺激胰島素分泌,產生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促使血壓升高。
一般認為肥胖癥有3個特點可影響血壓:①因脂肪沉積引起的細胞外液增加;②激素分泌異常,包括胰島素、兒茶酚胺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分泌異常;③因年齡增長,脂肪代謝紊亂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的繼發(fā)效應。
肥胖癥并發(fā)高血壓病的發(fā)病具體機制包括:①肥胖癥和高血壓病均為帶有遺傳傾向的疾病,一些人可能同時具有肥胖和高血壓的遺傳傾向;②肥胖病人由于脂肪組織增多,可促使心排血量增加以滿足機體需要,心排血量增加可促使血容量增加,而血容量增加是引起血壓增高的直接原因;③肥胖病人由于脂肪組織增多,心排血量中分布到脂肪組織的血容量增多,可引起腎臟相對缺血,腎臟缺血可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使血管緊張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壓升高;④肥胖病人常伴有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高胰島素血癥可引起高血壓;⑤肥胖病人常伴有神經內分泌調節(jié)紊亂,表現(xiàn)為體內舒血管物質分泌減少,血管平滑肌對舒血管物質反應性降低,表現(xiàn)為高血壓;⑥肥胖病人常存在細胞膜轉運功能缺陷,鈉—鉀—三磷腺苷酶活性降低,細胞內外鈉—鉀交換減少,鈉—鈣交換增加,鈣離子進入細胞內增加,引起血管收縮,血壓升高。
肥胖作為誘發(fā)高血壓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多由于體重超常,工作緊張,大腦的有序性被打亂,脂肪肝、高脂血癥、失眠、性功能活動低下等,這些從祖國醫(yī)學的整體恒動學說上講,都是一個人體陰平陽秘平衡體系被擾亂的結果。所以要防治高血壓病,就要將精神、鍛煉、節(jié)食、治療等諸方面結合起來。
盡管肥胖可以引起高血壓,但臨床觀察中卻有不少肥胖癥患者的血壓正常,這可能與機體本身的代償能力有關。當然,代償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代償則會出現(xiàn)血壓升高。減輕體重是防止高血壓發(fā)生的有效措施,甚至對已經發(fā)生高血壓的肥胖癥患者,經低熱量飲食療法治療使體重下降后,高血壓也可以自行緩解。減重方法有很多,改變自己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是其中最經濟實惠的。一位資深心血管專家對此作了生動的概括:“一二三四五,紅黃綠白黑”。即每天1袋鮮牛奶,每頓飯僅吃主食2兩,每日進食高蛋白食物3份,500g新鮮水果,四是指四句話:粗細搭配、不甜不咸,三四五頓,小口即止,七八分飽、肚留空檔。紅是指每日飲少量葡萄酒,黃綠是吃一些胡蘿卜等黃綠色蔬菜,白是指燕麥粉,黑是指黑木耳、黑芝麻粉??傊晃鼰?,少喝酒,少進高脂肪、高鹽食物,少生悶氣,多運動、多走路,多吃含粗纖維的新鮮食物、水果、蔬菜,不僅對心腦血管疾病,對其他疾病,特別是肥胖癥也非常適用。經研究證明,嚴格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減少的高血壓發(fā)病率。
(二)肥胖癥與冠心病
臨床上雖然肥胖病人不一定患冠心病,冠心病病人也不一定肥胖。但肥胖可增加冠心病的發(fā)病率。由于體重超重,脂肪堆積,在人體所有部位無所不及。這樣自然引起了高脂血癥、動脈硬化癥、高血壓病等,這些疾病發(fā)病日久,又會誘發(fā)心肌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接著發(fā)生心絞痛、心肌梗塞??偟膩碚f,肥胖癥與冠心病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成正相關。
肥胖引起冠心病的發(fā)病機制是:①肥胖病人常伴有高血壓、高脂血癥和糖尿病,而這三者均為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②肥胖病人常伴有心臟增大和心肌肥厚,可引起心內膜下供血不足;③肥胖病人體重增加,使心肌耗氧增加,可引起心肌供氧耗氧平衡失調;④肥胖病人如合并高血壓,則使心臟后負荷增加,加重了心肌耗氧。
(三)肥胖與心力衰竭
肥胖癥通過下列機制有引起心力衰竭的趨勢:①肥胖病人由于體重增加,心排血量增加,長期心排血量增加可導致心力衰竭;②肥胖病人由于心臟增大、心肌肥厚、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臟收縮功能減退;③肥胖病人由于胸、腹部脂肪組織堆積,肺受擠壓,可使肺活量減少,肺毛細血管氣體交換減少,導致低氧血癥,低氧血癥可刺激交感神經興奮,長期交感神經興奮可導致心力衰竭。
(四)肥胖癥與腦血管意外
根據臨床表現(xiàn)不同,腦血管意外一般可分為出血性腦血管病和缺血性腦血管病兩大類。其中出血性腦血管病,可根據腦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內囊出血、橋腦出血等不同類型;缺血性腦血管病則可分為腦梗死(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一過性腦缺血和腔隙性腦梗死等不同類型。
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對正常人來說,很難突發(fā)腦血管意外,但對于已經罹患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各種并發(fā)癥的肥胖癥患者,任何一種如情緒、氣候、過度勞累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腦血管意外發(fā)生。
據調查發(fā)現(xiàn),大概70%的腦血管病患者在發(fā)病前都會有一定的發(fā)病預兆,有些雖沒有特異性,但只要提高警惕,就有可能避免腦血管病的突然發(fā)作,避免悲劇的發(fā)生。
1.肥胖癥患者可能罹患腦血管病的預兆如下
①突發(fā)的、間斷的劇烈頭痛或頸項疼痛;②突發(fā)的眩暈或暈厥;③出現(xiàn)運動或感覺神經障礙;④無視乳頭水腫的視網膜出血;⑤鼻出血。具有以上五項中四項的病人,有可能2~3年內發(fā)生腦血管意外。
2.近期可能發(fā)生腦血管病的預兆
①眩暈或暈厥癥突然加重,甚至出現(xiàn)原因不明的暈倒或摔跤;②頭痛轉為持續(xù)性的劇烈頭痛;③肢體或頭面部出現(xiàn)麻木感;④一側肢體突然出現(xiàn)無力或不聽使喚的感覺;⑤突然出現(xiàn)短暫的智力障礙或判斷性錯誤;⑥突然失明或出現(xiàn)短暫的視力障礙;⑦在與別人交談時突然出現(xiàn)吐字不清或舌頭不聽使喚的現(xiàn)象;⑧出現(xiàn)惡心、嘔吐、鼻出血或血壓波動較大時。
當肥胖癥患者出現(xiàn)眩暈或暈厥癥狀突然加重、頭痛加劇時,常常提示病人可能會發(fā)生缺血性腦血管病,而出現(xiàn)上面4~7項時往往提示病人可能已經發(fā)生了腦血管的局部栓塞(俗稱小中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