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一個山區(qū)小縣。境內山巒起伏,石峰高聳,居住著瑤、壯、漢等近10個民族。近些年來,這個偏僻小縣在國內外名聲鶴起。其原因是:數次人口普查結果表明,該縣老人與總人口的比居全國縣市之首,堪稱長壽之鄉(xiāng)。
(1)環(huán)境宜人,氣候溫和:巴馬地處云貴高原東南部,全縣平均海拔300~500米。這里屬于亞熱帶季風環(huán)流氣候區(qū)。年降雨日為131~194天,濕度為79%。年平均氣溫為19.9~21℃,常年平均氣溫為20.4℃,最熱的7月份,為27.3℃,最冷的時間是1月份,月平均氣溫為11.5℃??梢姡臒o酷暑,冬無嚴寒,不濕不燥,四季氣候溫和宜人。
同時,巴馬多屬于多巖溶地地貌,土壤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極易滿足人體需要。經有關專家分析,巴馬縣的糧食中錳和硒的含量高于非長壽區(qū),銅的含量低于非長壽區(qū)。巴馬長壽老人頭發(fā)含錳量均值比其他省市高2~23倍。巴馬的地理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確實得天獨厚,這也許是巴馬長壽之鄉(xiāng)的獨特因素。
(2)田園生活,素食為主:巴馬的山寨村莊分布在崇山峻嶺之中,山頂、山腰、谷底都有村民居住,但不管居住何處,都是一片片山林翠竹,濃蔭蔽綠,白墻黑瓦的房舍或用竹、木搭成的“竹樓”掩映其中,環(huán)境幽雅、溫馨、恬靜,呈現出一派田園風光。置身其中,使人不由得保持怡然自得的心境。我們登山訪老的村寨叫板么屯,幽谷翠嶂,綠山纏繞村莊。全屯住19戶瑤族人家,古稀耄耋老人為數不少,百歲以上的老人就有兩位。一位是107歲的蘆的花女壽星。她耳聰目明,身體硬朗,反應靈敏,性情溫和。我們在交談中問到她:“為什么你們家周圍有這么多的高大翠竹?”她笑哈哈地回答:“種嘛!你們不曉得老話說,寧可吃無肉,不可居無竹么?!边@簡單的話語,道出了居住環(huán)境與健康長壽的內在關系——生活環(huán)境污染少,優(yōu)美舒適是非常重要的。另一位是110歲的藍卜平老翁。他鶴發(fā)童顏,風趣健談,說話聲音洪亮。我們問他長壽秘訣時,他說:“前半輩子在山里趕馬幫,連我自己也沒弄清自己為什么能活這么長。”他又開玩笑說:“這么老了,能吃不能干,還不如早去重新投胎轉世更好?!彼坎瓦€能吃兩碗稀飯。經醫(yī)生檢查,他的肝、脾胃功能都很好??此纳眢w狀況,足可以再登壽域。
巴馬長壽老人大多一生清苦,他們既吃不上大魚大肉,也見不到奇珍異味,他們長期吃的主食是玉米、紅薯、黃豆、綠豆、毛豆、大米等,他們喜歡把玉米和豆類磨成粉煮成稀糊吃,有的摻些紅薯。常吃的蔬菜主要有南瓜、南瓜苗、紅薯葉、苦麻菜等,野生蔬菜有蘑菇、香菇、木耳等;水果類有桃、李子、香蕉、棗、柑橘和檸檬等;油類副食以植物油為主,如壽星最多的西山鄉(xiāng)、所略鄉(xiāng),以吃自己加工的茶油、花生油、大麻油為主,很少吃豬油;配料中有香蔥、大蒜等。他們所食用的主副食雖然簡單,但富含多種礦物質,大量維生素,也易于消化吸收。
我們所接觸的長壽老人,大多除逢年過節(jié)外,很少吃葷。平時吃的食物都很新鮮,且定時定量,從不暴食暴飲,一般吃七八成飽為度,他們習慣于每日兩餐或三餐飯。巴馬老人喜歡喝少量的自家釀制的米酒,很少喝高度白酒。也有的自己上山采一些中草藥泡酒,他們稱其為濁酒。另外,他們有吃淡食的習慣。
巴馬長壽老人飲食生活比較清苦,他們基本上維持低熱量,低脂肪、多飽和脂肪酸、適量蛋白質和豐富的維生素的膳食結構。也許正是“清苦”給他們帶來了健康,所謂“因苦長壽?!?/p>
(3)起居有常,長期勞作:巴馬山區(qū)人的生活一般頗有規(guī)律。老人多數都有“雞鳴而起,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壽星們活一輩子,就勞動一輩子。許多長壽老人喜歡走親訪友,種菜,打柴。在我們登山訪老途中,曾遇到一位身背七八十斤柴草且健步行走的婦女,我們問她“高壽了”,她說84歲了,真叫我們驚訝不已??瓷先]有半點老態(tài)之象。我們問她:“做這樣重的活兒累不累?”她說:“習慣了,不累?!比舨皇怯H眼所見,的確難以置信。又如在我們走進盧的花老人的家門時,正巧她不在家,她的家人帶領我們到她家附近的一個水渠邊,她正雙腳站在水渠中非常自如地洗自己的衣服,動作靈活,沒有一點吃力的感覺,這就是107歲老人的勞動形象。愛勞動是人類的一種美德,在巴馬,很多百歲以上的老人還時常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撿豬菜、做家務、帶小孩等,他們自己深有體會地說:“一天不勞動,全身不舒服?!惫十數亓餍兄鴥删湓捠恰俺缘米龅谩?,“長壽在于勞作”。
(4)精神樂觀,家庭和睦:在巴馬山區(qū),我們所接觸的壽星們都很樂觀,性格開朗,性情溫和,處事隨和。他們當中有的很幽默,愛開玩笑;有的喜歡唱山歌;有的喜歡聊天。我們問到一長壽老人:“您整日勞動,感覺日子苦嗎?”他笑笑回答說:“習慣了,累了就在樹蔭下歇歇,唱唱山歌,一會兒再做,很自在?!庇纱丝梢姡麄兊木裆钜埠芎贸鋵?。我們所見壽星們的家庭也很和睦,不少家庭是四世同堂。例如蘆的花老人個人經歷曲折,自幼當童養(yǎng)媳,后兩次結婚,一生未生育。如今跟丈夫的另一妻子的子孫后代生活在一起,晚輩很孝順,她整日笑口常開,無憂無慮,生活得很舒心。不少長壽老人童心未泯,經常坐在竹架上,給圍成一團的子孫們講那些古老的美好傳說和動人故事,合家團圓,悠然自得。
(5)祖輩遺傳,晚婚少育:從調查資料來看,大多數百歲以上的壽星,其長輩大多有活到八九十歲的。例如,巴馬東山鄉(xiāng)文錢村103歲的老壽星蘭茂良,其祖父活了100歲,祖母90歲,父親100歲,母親70歲。可見,長壽與遺傳有著密切的聯系。晚婚少育也是健康長壽的一個重要因素。據調查,全縣夫婦都在80歲以上的有200多對,他們結婚的平均年齡為27歲?,F在仍健在66位百歲以上的老人,他們的結婚年齡平均為26歲。這在中國農村幾乎是難以想像的。晚婚、少育是符合古人的養(yǎng)生理論的。古人極其強調腎精與壽命的密切關系,腎為五臟之本,養(yǎng)生之道在于養(yǎng)腎,養(yǎng)腎之要在于保精。從上述這些晚婚壽星們的事實中,我們可以受到深刻的啟發(f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