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進補的對象主要有兩種類型。其一是年老或體弱要求補虛。人的功能隨增齡而減退,要適時進補;因體質素虛、勞力過度或重病后、手術后身體虛弱,也必須進補。其二是以療疾為主而進補,如腫瘤患者化療、放療后,慢性病如胃病、肝病、貧血、哮喘、心血管病、關節(jié)痛等。但有些人通過冬季進補,自身體驗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事與愿違。分析原因,可能是踏入了冬季進補的“誤區(qū)”。
(1)以膏方價格評判補膏優(yōu)劣:因為高價補膏大多是加了一些價格昂貴的中藥材,如龜甲、鱉甲、藏紅花、蟲草等。對于沒有針對性的用藥,一般不會顯出特殊效果。
(2)頭腦不夠冷靜:有的人覺得進補總比不補好,體質素來很好,指望通過進補搞個“超常發(fā)揮”。其實補藥只能使病態(tài)或亞健康狀態(tài)恢復到正常的健康狀態(tài),超常是不可能的。
(3)受廣告誤導:縱觀老一輩中醫(yī)師的用藥是十分嚴謹?shù)?,即使是現(xiàn)成的補藥或補膏也要觀其處方成分然后辨證使用。俗語說“是藥三分毒”,尚有“神農(nóng)嘗百草,日逢七十毒”的記載。因而無病進補是欠妥的;廣告宣傳的“萬靈藥”更需加以分析,切莫受其誤導。
(4)進補不對癥:專家各有專長,醫(yī)師都有分科,然而每到冬季,圍繞冬季進補的熱點進補的醫(yī)師會悄然增加。不管屬予哪一科的進補,均需對癥,不可濫補。
(5)胡亂進補:身體強壯的人不需要進補。對于體虛者,補虛也有氣虛、血虛、陽虛、陰虛之別,并且還要兼顧氣血陰陽,不可一味偏補,過偏則反而引發(fā)疾病。因此,冬季進補最好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一般說來,中年人以健脾胃為主,老年人以補腎氣為主。
(6)以貴賤論優(yōu)劣:對于補藥,絕不要存在越貴越好、越貴越有效的想法。中藥的效果關建在于運用,藥物只要運用得當,大黃可以當補藥;服藥失準,人參即為毒草。
(7)過于滋膩厚味:對于身體虛弱,脾胃消化不良者來說,腹瀉、腹脹是家常便飯,他們不論吃什么的補藥都不會有好的效果。因此,他們的冬補重點在于恢復脾胃的功能。而過于滋膩厚味不僅不會收到好的效果,還有可能也引起消化不良,因此,冬季進補應以易于消化為準則。
(8)外感進補:患有感冒、發(fā)熱、咳嗽等外感病癥時,不要進補,中醫(yī)認為這會將外邪留在體內,久之則留邪為寇,后患無窮。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