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護理評估
(一)院前急救評估
針對急性、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在急救專業(yè)人員到達后,首要任務是評估和處理危及患者生命的因素,如控制外出血、保持呼吸道通暢等,在緊急處理后,再對患者進行初步評估,以利于在轉運過程中和入院后采用安全、有效的鎮(zhèn)痛措施。評估的過程中,醫(yī)務人員可通過觀察、體格檢查及詢問目擊者等方法,著重對以下方面進行完整評估。
1.引起創(chuàng)傷的原因 如刺傷、跌落傷、沖擊傷、碾壓傷等。
2.傷處特征 包括受傷部位、受傷面積、有無傷口、傷口清潔程度等。
3.受傷特點 受傷過程、受傷時間、創(chuàng)傷現場情況。
4.心理狀況 有無恐懼、焦慮及其程度。
5.其他 如患者生命體征等,對于意識清醒、無生命危險的患者,可初步、簡要地評估患者疼痛程度。
(二)院內治療評估
當患者經簡單處理被轉入醫(yī)院治療后,醫(yī)務人員需全面、系統(tǒng)地對患者進行評估,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1.一般資料 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等,以便為鎮(zhèn)痛藥物的選擇及健康教育方法、內容提供依據。
2.健康史 主要是患者的手術史、鎮(zhèn)痛藥使用史及效果、過敏史(包括藥物及特殊環(huán)境過敏史,如寒冷過敏)、慢性病史(如呼吸抑制、消化性潰瘍等),以便根據患者特點選擇安全、有效的鎮(zhèn)痛措施,最大程度預防鎮(zhèn)痛藥導致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3.身體狀況 主要是通過評估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來判斷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營養(yǎng)狀況可通過測定身高、體重、三頭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圍、精神狀況等來全面評估。
4.家庭狀況 良好的經濟條件及家人的支持對于患者疼痛的及時表達、治療有重要意義,相反,家庭經濟條件差、缺乏家人支持的患者往往不能及時表達疼痛,導致鎮(zhèn)痛效果不良。因此,評估患者家庭情況并采取適當的干預措施,可以更好的為患者提供鎮(zhèn)痛治療。
5.情緒狀況 創(chuàng)傷后患者情緒反應較強烈。隨著治療的深入及鎮(zhèn)痛藥開始發(fā)揮作用,患者心理上有一定程度的解脫感,但又會擔心創(chuàng)傷所致的自身形象、機體生理結構和功能改變對今后生活、工作及社交帶來的影響,可使患者再次出現焦慮、煩躁的情緒,加重疼痛。因此,護理人員應定期評估患者心理狀況,以便根據患者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
6.治療狀況
(1)是否放置了金屬移植物,若治療部位有金屬移植物者禁忌用熱,以防造成燙傷。
(2)是否安置胃管、尿管及引流管等管道,防止管道放置不當所致疼痛。
(3)是否有石膏、夾板等治療措施,如果有,需定時評估石膏、夾板固定松緊度,防止固定過緊影響血液循環(huán),導致組織缺血引起疼痛。
7.疼痛的評估 需根據患者病情、文化程度、意識狀況選擇適當的疼痛評估工具及方法,常見的評估內容及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疼痛程度評估。①量表評估:常見的0~10疼痛量表(NRS)、0~5描述疼痛量表(VRS-5)、長海痛尺、疼痛的面部表情評估量表等。各種量表的適用對象及適用方法情參見本書“第10章燒傷性疼痛的治療與護理”相關內容。②問卷評估:較為常用的包括McGill疼痛問卷(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及簡化的McGill疼痛問卷(Short 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其中,MPQ包括4類20組疼痛描述詞,從感覺、情感、評價和其他相關類4個方面因素以及現時疼痛強度進行較全面的評價,1~10組為感覺類(sensory),11~15組為情感類,16組為評價類,17~20組為其他相關類(miscellaneous),每組詞按疼痛程度遞增的順序排列,被測者在每一組詞中選一個與自己痛覺程度相同的詞。根據被測者所選的詞在組中位置可得出一個相應數值(序號數),所有選出的詞的數值之和為疼痛評定指數(pain rating index,PRI)。PRI可以求出4類的總和,也可以分別計算。SF-MPQ是在MPQ的基礎上簡化而來。由11個感覺類和4個情感類對疼痛的描述詞以及現時疼痛強度和VAS組成。所有描述詞均用0~3表示無痛、輕度痛、中度痛和重度痛,由此分類求出PRI或總的PRI。③其他,包括間接測定法及客觀測定法。間接測定法是測定疼痛對某些機體功能的影響,如根據心率、呼吸、血壓及局部溫度等來間接評估疼痛的程度,此方法受其他因素影響較大,精確性差,很少應用??陀^測定法是根據大腦及其皮質下神經細胞的誘發(fā)電位來進行觀察和判定疼痛,如腦電圖等。
(2)疼痛部位評估。準確、全面地描述疼痛部位對于診斷、治療各類疼痛至關重要??紤]到絕大多數患者難以表述人體各部位名稱,臨床上可用人體正反面線條圖(圖10-1),請患者在感到疼痛的部位畫上陰影,并在最痛的部位畫“×”的方法來判斷患者疼痛部位。
圖10-1 人體正反面線條圖
(引自:趙繼軍.疼痛護理學,2002)
(3)鎮(zhèn)痛效果評估。①疼痛程度評估量表:可用疼痛程度量表做動態(tài)評估,通過比較干預前后患者疼痛評分的改變情況進行判斷。②疼痛干預效果評估量表:如百分比量表(圖10-2);四級法,將干預效果分為4個等級,分別為完全緩解(CR),即疼痛完全消失;部分緩解(PR),即疼痛明顯減輕,睡眠基本不受干擾,能正常生活;輕度緩解(MR),即疼痛有些減輕,但仍感到有明顯疼痛,睡眠生活仍受干擾;無效(NR),即疼痛無減輕感。
(4)其他。包括:疼痛初次出現時間、整個過程的疼痛特性的變化、痛的部位、分布、強度、性質、每次持續(xù)時間,疼痛伴隨癥狀,疼痛加重、緩解的因素及誘發(fā)疼痛的因素等。
圖10-2 百分比量表
(引自:趙繼軍.疼痛護理學,2002)
二、護理目標
1.患者疼痛得到緩解或控制,在疼痛加重或疼痛特點發(fā)生變化時能及時通知醫(yī)護人員進行處理。
2.患者恐懼/焦慮程度緩解,情緒穩(wěn)定。
3.患者或患者家屬能正確選擇、使用適于患者的緩解疼痛的非藥物治療方法,并能避免引起其疼痛加重的因素。
4.護士能及時識別各種并發(fā)癥引起的疼痛,并及時匯報醫(yī)生,配合醫(yī)生進行有效處理。
5.在護理人員進行指導后,患者或患者家屬能正確說出自己所用鎮(zhèn)痛藥的名稱使用時間、劑量、用藥途徑及不良反應,并且學會及時發(fā)現藥物不良反應及簡單的處理措施。
6.患者及患者家屬能掌握急性創(chuàng)傷后可能引發(fā)的慢性疼痛及其特點,一旦發(fā)現能及時再入院治療。
三、護理措施
(一)院前急救護理
協助醫(yī)生采集患者受傷史,創(chuàng)傷嚴重危及生命甚至發(fā)生了心跳和呼吸驟停者立即協助醫(yī)生復蘇,搶救生命。搬運患者前全面檢查患者傷情,搬運時注意對損傷部位尤其是有骨折、脫位部位的保護,防止加重患者損傷及疼痛。觀察、記錄患者病情,若患者意識清楚,需及時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以減輕患者恐懼、焦慮情緒;對于無鎮(zhèn)痛治療禁忌者,可先遵醫(yī)囑采取鎮(zhèn)痛治療。
(二)院內護理
1.病情觀察 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疼痛特點:一方面,觀察患者疼痛變化是指導醫(yī)務人員為患者進行鎮(zhèn)痛治療的基礎,另一方面,創(chuàng)傷患者尤其是嚴重創(chuàng)傷者病情復雜、變化快,可能出現病情惡化及各種嚴重并發(fā)癥,疼痛特點的變化往往是病情惡化或出現并發(fā)癥的早期表現,比如顱腦損傷患者若發(fā)現有逐漸加重的頭痛,可能是腦疝的表現。因此,疼痛特點的觀察應當是創(chuàng)傷患者病情觀察的重要內容之一。
(2)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睡眠狀況。
(3)定時檢查敷料、管道的位置及通暢情況,石膏、夾板的松緊度,鎮(zhèn)痛泵性能是否正常。
(4)觀察、記錄鎮(zhèn)痛藥使用后患者癥狀的緩解程度、是否出現了鎮(zhèn)痛藥不良反應等,比如呼吸抑制、排尿困難、惡心嘔吐等,一旦發(fā)現后需及時配合醫(yī)生進行處理。
2.心理護理 創(chuàng)傷患者大多因意外受傷而致病,心理上難以接受現實,護士要主動關心與了解患者需要,態(tài)度要和藹,可通過傾聽、撫觸、安慰、陪伴等心理學治療方法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對于那些擔心創(chuàng)傷對今后生活、工作和形象產生嚴重影響的患者可以熱忱地幫助,提出可行的建議,并列舉過去某些患者的良好恢復情況,鼓勵患者面對現實,樹立康復信心。同時認真地與家屬溝通,以共同做好患者思想工作,緩解患者緊張情緒以利于疼痛的解除。
3.加強生活護理 創(chuàng)傷患者由于治療或病情特點,往往不同程度的存在活動受限或功能異常,使得部分生活需要無法達到滿足,而基本生活需求若達不到滿足,也是加重患者疼痛以至于加重病情的因素,因此,生活護理便顯得格外重要。針對這部分患者的生活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加強皮膚護理:保持皮膚和被服清潔干凈,定時翻身。
(2)清潔護理: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進行床上洗頭、床上浴、口腔護理等。
(3)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進食清淡無刺激、富含營養(yǎng)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多喝開水,防止出現排便困難加重疼痛,對于無法經口進食者需安置胃管或靜脈滴注高營養(yǎng)。
4.鎮(zhèn)痛措施應用護理 定時評價鎮(zhèn)痛效果,根據患者疼痛特點的變化調整措施,若發(fā)現患者病情變化或鎮(zhèn)痛藥物劑量不足,需立即與醫(yī)生聯系調整鎮(zhèn)痛措施。密切觀察各種鎮(zhèn)痛藥物應用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一旦發(fā)生需及時處理。
5.舒適護理
(1)指導患者取有利于減輕疼痛、促進疾病恢復的體位。
(2)保持病室空氣清新,根據病情調節(jié)光線(如眼創(chuàng)傷的患者,病室光線過強可加重疼痛),維持適宜的溫濕度。
(3)實施各項護理活動時,要堅持做到操作前解釋、操作中指導和操作后囑咐患者,有利于患者正確配合;各項護理操作集中進行,并注意四輕(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關門輕),可減少醫(yī)源性不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緩解疼痛作用。
6.功能鍛煉 根據患者治療情況,有計劃地指導其循序漸進的進行功能鍛煉,如胸部創(chuàng)傷患者的咳嗽、呼吸鍛煉,骨折、關節(jié)脫位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鍛煉等,以促進患者康復,防止發(fā)生并發(fā)癥。在此過程中,患者可能會因為害怕疼痛而拒絕鍛煉,護理人員應耐心解釋鍛煉的目的、意義,同時要注意鍛煉的強度,以患者不感疼痛為宜。
四、健康教育
1.向患者解釋及時表達疼痛反應的重要性,尤其是疼痛反應(包括疼痛強度、性質、持續(xù)時間和部位)發(fā)生改變時,并說明這些主訴將成為預防創(chuàng)傷進一步加重、早期發(fā)現并發(fā)癥及正確、合理進行疼痛治療的依據。
2.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鎮(zhèn)痛藥物不良反應及其表現,一旦發(fā)現需立即與醫(yī)護人員聯系。
3.根據患者病情,告知可供其選擇的鎮(zhèn)痛方式,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由患者參與鎮(zhèn)痛方式的選擇,以提高患者依從性,加強鎮(zhèn)痛措施效果。
4.對于暫時不能采取鎮(zhèn)痛治療的患者(如腹部、顱部創(chuàng)傷尚未診斷明確者),需耐心為其解釋原因。
5.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自我緩解疼痛的方法,如使用放松、想象、音樂、按摩、冷敷和熱療等方法。
6.向接受PCA治療的患者及其家屬講述給藥方式、時機和鎮(zhèn)痛泵性能是否正常的判斷方法,告知患者應在感覺疼痛開始時自行給藥,注入下一劑量,以達到良好的鎮(zhèn)痛效果。
7.勸告患者及時向護理人員敘述心中的疑慮和擔憂,避免因過分擔心疾病的康復導致高度焦慮,降低機體對疼痛的耐受性。
8.告知患者避免引起其疼痛加重的因素,如眼部受傷的患者需避免引起眼壓增高的因素,腦震蕩患者避免頭部活動等。
9.向患者解釋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指導正確鍛煉的方法、原則及注意事項。
(楊秀琳 杜潤家)
[1]楊金利,李仲廉,韓景獻,等.急性疼痛治療學.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6:195-199
[2]倪家驤,樊碧發(fā),薛富善,等.臨床疼痛治療技術.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77-87
[3]Carol A.Warfield,Hilary J.Fausett,王新華,等.疼痛治療手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01-207
[4]陶軍,楊天德.創(chuàng)傷患者的疼痛管理.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06,22(5):398-400
[5]趙繼軍.疼痛護理學.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301-319
[6]謝進,韓晉,王伊文,等.創(chuàng)傷患者疼痛的藥物治療.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11):42-43
[7]王宗春.口服亞甲藍對胸部創(chuàng)傷止痛效果的初步觀察.安徽醫(yī)學,2004,25(4):312
[8]凌建英.臭氧治療常見運動系軟組織損傷性疼痛的護理.浙江臨床醫(yī)學,2008,10(10):1406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