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程度對健康的影響
文化程度與人類健康關系極其密切。老年人生理、心理狀況明顯不同于青壯年時期,除各種慢性病相繼出現且長期存在外,還面臨各項生理功能減退所致的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能力及認知能力的降低;同時步入老年后,社會功能也隨之發(fā)生變化。以上改變均會對老年人健康產生影響。有作者調查了廣東省某市4 729名55歲以上老人,從常見慢性病患病情況、認知能力、ADL及健康自評四方面,探討文化程度等社會因素對其健康的影響。
文化程度與老年慢性病患病、認知異常、健康自評有關。與文盲者相比,文化程度愈高這三種健康狀況愈好。受教育年限短者,健康自評“差”、日?;顒幽芰档?、長期存在健康問題的發(fā)生頻率高于受教育時間長的人。文化程度作為衡量社會經濟地位的綜合指標,能很好地反映社會因素與健康的關系。其原因是文化程度不僅是受教育年限多少的標志而且還決定著經濟收入、職業(yè)的好壞等。另外,也與人的健康信念、衛(wèi)生行為密切相關。
進入老年期,勞動能力喪失,原有工作的老年人生活主要依靠退休金,而無工作者則主要由子女資助,或享用社會福利,或靠親友接濟。調查發(fā)現,享用社會福利者患病、認知異常、日常生活活動失能的可能性較有工資或退休金者高,因為他們多為生活無依靠的孤寡老人,年齡偏大,體弱多病。而依靠子女資助,或親友接濟者患慢性病的可能性較有工資或退休金者低,但認知能力異常者較多。經濟獲得子女資助或有親友接濟,說明與子女和親友的關系較好,有比較好的社會支持。研究還提示,與子女關系良好者的健康評分高于差者。
(二)“自理”文化理念
“自理”的概念是由Oren于1971年首先提出的。在國外,“自理模式”已廣泛用于臨床老年人的醫(yī)療、護理和保健工作,且對老年保健的指導思想、工作內容和病人的康復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國內,“自理模式”還沒有被廣泛的采用,尤其是對老年病人自理保健和自理醫(yī)療、護理,尚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1.自理模式的必要性 自理是一種為了維護生命健康和幸福而進行的自我照顧活動,是人的一種本能需求??梢猿浞终{動和激發(fā)人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老年病人的康復和心理健全,減輕社會、家庭的負擔,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老年人的各種生理功能和組織結構都發(fā)生著持續(xù)的變化,需要不斷的調節(jié)自我狀態(tài)。老年人處于疾病之中,自理文化理念的形成和培養(yǎng)就顯得特別突出和重要。
2.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影響 西方文化強調個性發(fā)展,在實現自我的背景下,已經形成了一定規(guī)模的自理模式,并且這種模式很快扎根于老年醫(yī)療、護理和保健的觀念、意識和實踐中。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中,崇尚家庭的天倫之樂和人與人之間的親情關系,以孝敬老人為美德;在即使沒有疾病的老年人,家庭生活也不是完全自理的,生病后更依賴子女和醫(yī)護的照顧,能自己干的也安心于別人的幫助。在對自理的需求上,老年患者可能有自理的主觀愿望,但同時可能又有對子女的依賴。這種東西方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影響使老年病人的自理有一定難度。
3.促使自理模式實施的方法
(1)轉變觀念:從事老年醫(yī)療、護理和保健工作的管理者和醫(yī)護人員應改變自身的傳統(tǒng)觀念,在思想認識上了解自理理論的實質和內容:①人類在健康問題上有自我照顧的本能,而環(huán)境只是對自理產生影響的外在條件和因素;②老年人的醫(yī)療、護理和保健應注重引導、支持,提供可使老年人生活質量提高的環(huán)境和衛(wèi)生保健方面的知識,協助老年人克服健康方面的缺陷;③對老年患者不僅要補償由于年齡和疾病造成的自理缺陷,還要積極幫助他們恢復自理能力。
(2)鼓勵自理鍛煉:老年保健工作者要有意識地把東西方文化的差別對自理的影響降到最低,充分調動老年人自理的潛能和需求。在老年人有可能照料自己的情況下,盡量不要替代他們所做的努力,但不能因此放棄醫(yī)生、護士們的責任和努力。老年人自理訓練并不意味著醫(yī)療、護理和保健任務的減輕,相反要更耐心和周到。
自理文化模式在老年人的醫(yī)療、護理和保健工作中雖有一定難度,但老年人有自理的潛在能力和需要,只要積極調動這種潛能,通過正確引導和幫助,自理模式是可以在我國老年人保健中得到應用的,它對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開展文化活動的保健功能
1.有助于“健康老齡化”的實現 對于延緩衰老,提高其健康壽命和壽命質量,盡量減短生命中帶傷殘和需別人照顧的年限,以老年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心理治療”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療效”。實踐表明,豐富多彩的老年文化活動,能使老年人在生活上得到充實,精神上得到調節(jié),心理上得到平衡,對實現“健康老齡化”大有益處。
2.有利于發(fā)揮老年人潛能 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適當參加老年文化活動,經常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余熱,實現老有所為,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和人類的進步,還能更好地發(fā)揮他們的大腦潛能,預防和延緩老年癡呆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3.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以豐富多彩的老年文化來充實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可以使老年人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增強體質,完善人格,使晚年生活更放異彩,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總之,開展老年人社會文化活動,可以豐富“老有所養(yǎng)”的內涵,增進“老有所健”的效果,開發(fā)“老有所為”的潛力,擴充“老有所學”的范圍,提升“老有所樂”的品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