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食養(yǎng)生長壽術(shù)
粥食養(yǎng)生長壽術(shù)
仙人粥
【配方】制首烏30克,粳米100克,紅棗5顆。
【制法】
(1)將首烏切片,濃煎取汁。粳米、紅棗洗凈煮粥,將成時加入首烏汁,稍煮片刻即成。
(2)每日早晚各服1次??勺眉蛹t糖。連服7~10天后,間隔3~5天再服。
【功效】益肝腎,補氣血。適用于肝腎虧損,須發(fā)早白,血虛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大便干結(jié)以及高脂血癥、冠心病、神經(jīng)衰弱及高血壓病。
枸杞子粥
【配方】枸杞子5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制法】枸杞子、粳米均洗凈,先將粳米煮至半熟,然后放入枸杞子一同煮熟。
【功效】補肝腎,明目。適宜于頭暈眼花、耳鳴、遺精、腰膝酸軟等癥。
海參粥
【配方】水發(fā)海參100克,粳米100克。
【制法】水發(fā)海參剖洗干凈,切成小丁,與洗凈的米一起加水適量煮成粥。
【功效】補腎,益精,養(yǎng)血。適用于精血虧損、體質(zhì)虛弱、性機能減退、低熱盜汗、腎虛尿頻等癥。
豬肚粥
【配方】豬肚1只,白術(shù)60克,檳榔1枚,生姜45克,粳米50克。
【制法】
(1)先將豬肚洗凈除去涎脂。
(2)再將白術(shù)、檳榔、煨過的生姜研為粗末,放入豬肚中縫口。
(3)加水將豬肚煮熟,取汁加入粳米及調(diào)味佐料煮粥。
【功效】能健脾和胃。
羊肝胡蘿卜粥
【配方】羊肝150克,胡蘿卜100克,大米100克,蒜頭數(shù)瓣,黃酒、蔥、姜、精鹽、味精各適量。
【制法】
(1)將羊肝和胡蘿卜均切成5毫米見方小丁,肝丁用黃酒、姜汁漬10分鐘。
(2)用熱油爆香蒜蓉后,倒入肝丁,略炒盛起。
(3)將大米熬成粥后加入胡蘿卜丁,燜煮15~20分鐘,再加入肝丁并調(diào)味。
【功效】有明目、護眼及治夜盲的功用。
山藥桂圓粥
【配方】鮮生山藥100克,桂圓肉15克,荔枝肉3個,五味子3克,白糖適量。
【制法】
(1)將生山藥去皮切成薄片。
(2)將山藥片、桂圓、荔枝肉、五味子一起煮,煮好后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能補益心腎。
山藥扁豆粥
【配方】鮮山藥30克、白扁豆15克,粳米30克。
【制法】
(1)將鮮山藥去皮,切片。
(2)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先煮粳米和扁豆,燒沸后,再加入山藥片同煮,煮好后加適量白糖即成。
【功效】能消暑益氣,健脾止瀉。
藕粉粥
【配方】藕粉25克,白粳米(或麥片)25克,白糖適量。
【制法】將粳米放入鍋煮粥,將熟時放入藕粉調(diào)勻,加糖即成。或用水煮麥片,數(shù)沸后將藕粉打糊調(diào)入和勻,加糖即成。
【功效】能補益心脾。
核桃肉糯米粥
【配方】糯米100克,核桃15只。
【制法】
(1)將核桃敲碎取出核桃肉。
(2)核桃殼加清水煮20分鐘后,棄殼留湯。
(3)將核桃殼湯加核桃仁、糯米煮成粥。
【功效】能防治孕婦妊娠嘔吐。
紅棗山藥粥
【配方】紅棗15個,山藥25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制法】
(1)紅棗用沸水漲發(fā)后去核切丁,山藥去皮切丁,將紅棗丁和山藥丁都加糖漬半小時。
(2)將大米熬成粥后,加入紅棗丁、山藥丁燜煮20分鐘即可。
【功效】能治老年性消化不良。
黃芪山藥粥
【配方】黃芪30克,山藥60克。
【制法】
(1)將黃芪、山藥研粉。
(2)先將黃芪煮汁300毫升,去渣,加山藥粉攪拌成粥。
【功效】能益氣生津,健脾固腎,還可以降低血糖,用生黃芪15克、山藥30克,煎湯代茶,效果更佳。
紫蘇麻仁粥
【配方】紫蘇子10~15克,麻仁10~15克,粳米100克。
【制法】
(1)先將紫蘇子、麻仁搗爛如泥,然后加水慢研,濾汁去渣。
(2)藥汁再和粳米煮為稀粥服食。
【功效】潤腸通便,適用于老人、產(chǎn)婦、病后體虛的患者,但脾虛腹瀉的病人忌食。
【配方】百合50克,湘蓮子50克,綠豆200克,白米100克,白糖100克,陳皮500克。
【制法】
(1)百合用清水浸泡備用。
(2)湘蓮子浸開,去皮,綠豆、白米洗凈,陳皮浸軟后洗凈。
(3)水滾后下蓮子、綠豆、白米、陳皮同煮。
(4)快煮好的時候下百合、用白糖調(diào)味,待再滾起后即可食用。
【功效】潤肺止咳,養(yǎng)神益脾,解熱毒,厚腸胃。
蓯蓉羊肉粥
【配方】肉蓯蓉10~15克,精羊肉100克,粳米100克,細(xì)鹽少許,蔥白兩根,生姜三片。
【制法】
(1)分別將肉蓯蓉、精羊肉洗凈后切碎。
(2)先用沙鍋煎肉蓯蓉取汁去渣,再加入羊肉、粳米同煮,待煮沸后,再加入細(xì)鹽、生姜、蔥白煮為稀粥。
【功效】補腎助陽,健脾養(yǎng)胃,潤腸通便。屬溫?zé)嵝运幹?,適于冬季服食,夏季不宜服用。
沙麥粥
【配方】沙參20克,麥冬1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制法】
(1)將沙參、麥冬去凈灰渣,用溫水洗凈,沙參切片,將沙參、麥冬煎取濃汁。
(2)將粳米淘洗凈,與藥汁煮成稀粥,加冰糖即可。
【功效】潤肺清胃,養(yǎng)陰生津。
白木耳冰糖粥
【配方】白木耳25克,大米100米,冰糖適量。
【制法】
(1)將白木耳用冷水泡發(fā)后,去蒂加水燜煮至六成酥。
(2)倒入洗凈的大米和適量水,微熱熬成粥,加冰糖食用。
【功效】常食可治體虛肺燥,咳痰帶血,但外感風(fēng)寒、感冒發(fā)熱及一切實熱癥者不宜服食。
川烏粥
【配方】生川烏3~5克,粳米50克,姜汁約10滴,蜂蜜適量。
【制法】
(1)把川烏頭搗碎,碾為極細(xì)的粉末。
(2)先煮粳米為粥,煮沸后加入川烏粉改用小火慢煎,煮熟后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攪勻,稍煮一兩沸即可。
【功效】祛散寒濕,通利關(guān)節(jié)??芍物L(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孕婦忌服。
柏子仁粥
【配方】柏子仁10~15克,粳米約100克,蜂蜜適量。
【制法】先將柏子仁去盡皮殼雜質(zhì),稍搗爛,同粳米煮粥,待粥煮成時,兌入適量蜂蜜,稍煮一兩沸即可。
【功效】潤腸通便,養(yǎng)心安神,屬補益性藥粥。對年老體弱者,可將蜂蜜換為胡桃肉煮粥,同樣具有潤腸功效,而滋補強壯作用更好。
附子粥
【配方】附子3~5克,干姜1~3克,粳米約100克,蔥白兩根,紅糖少許。
【制法】將附子、干姜研來極細(xì)的粉末,先用粳米煮粥,待粥煮沸后,加入藥末及蔥白、紅糖同煮為稀粥?;蛴酶阶?、干姜煎汁,去渣后,下入米、蔥、糖一并煮粥。
【功效】溫中、補陽、散寒、止痛。但附子有毒,應(yīng)慎用,熱癥實癥的病人不可服食。
荊芥防風(fēng)粥
【配方】荊芥10克,防風(fēng)12克,薄荷5克,淡豆豉8克,粳米80克,白糖20克。
【制法】
(1)將荊芥、防風(fēng)、薄荷、淡豆豉去凈灰渣,放入沙鍋內(nèi)煎沸6~7分鐘,取汁去渣。
(2)將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鋁鍋加清水煮粥,快熟時,倒入藥汁,同煮成稀粥,加白糖即成。
【功效】可治感冒,適于老幼體弱者服用。
發(fā)汗豆豉粥
【配方】淡豆豉15克,粳米100克,荊芥3克,麻黃3克,葛根10克,山梔3克,生石膏50克,生姜三片,蔥白兩根。
【制法】
(1)將淡豆豉、荊芥、麻黃、葛根、山梔、生石膏、生姜、蔥白去凈泥沙,放入沙鍋,加600克清水,燒開后改用小火煎15分鐘取汁。
(2)先將粳米用水淘洗干凈,用溫水發(fā)脹,倒入藥汁同煮成稀粥。
【功效】解表發(fā)汗,宣肺清熱,可治感冒發(fā)熱。
黃芪粥
【配方】制黃芪30克,粳米100克。
【制法】
(1)黃芪加水煎煮取汁去渣,粳米洗凈,與汁同煮。
(2)早晚服用為宜。
【功效】補中益氣,升陽固表。用于脾肺氣虛、神倦乏力、食少便溏、氣短懶言、自汗等癥。
八寶粥
【配方】芡實、山藥、茯苓、蓮肉、薏苡仁、白扁豆、黨參、白術(shù)各6克,大米150克。
【制法】
(1)上八種藥煎煮40分鐘,撈出黨參和白術(shù)藥渣,加入淘凈的大米,煮爛成粥。
(2)分頓調(diào)糖食用,連吃數(shù)日。
【功效】補氣健脾,化濕和中。應(yīng)用于體虛乏力、虛腫、泄瀉等癥。
荷葉粥
【配方】新鮮荷葉1張,粳米100克,冰糖少許。
【制法】
(1)荷葉洗凈煎湯,用湯與粳米、冰糖煮粥。
(2)可當(dāng)夏季解暑飲料,做點心服用。或早晚餐溫?zé)岱场?/p>
【功效】解暑熱,散淤血,降壓降脂,并能減肥。適用于高血壓病、高脂血癥、肥胖癥以及夏季暑熱而致的頭昏腦漲、胸悶煩渴、小便短赤等癥。
山楂粥
【配方】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制法】
(1)先將山楂在鍋內(nèi)煮取濃汁,然后加入淘凈的粳米,煮制成粥,食前酌加白糖。
(2)早晚食用。
【功效】健脾胃,消食積,散淤血。用于食積停滯、肉積不消以及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
酸棗仁粥
【配方】酸棗仁30~45克,粳米100克。
【制法】
(1)酸棗仁搗碎,濃煎取汁。粳米煮粥,待粥半熟時,加入酸棗仁汁,同煮成粥。
(2)早晚餐常服。
【功效】寧心安神,止汗。主治老年人失眠、心悸怔忡、自汗、盜汗等癥。
貼心小叮嚀:
早晨是脾胃值班的時間,此時喝粥養(yǎng)的是胃;而傍晚(17~19點)是“腎經(jīng)當(dāng)令”,此時喝粥,補腎事半功倍。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