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養(yǎng)生
時至小暑,已是綠樹濃蔭,炎熱之感漸漸襲來,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小暑是全年降水最多的一個節(jié)氣,并會出現(xiàn)大暴雨,雷擊和冰雹。
起 居
此時氣候炎熱。人易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養(yǎng)護和鍛煉時,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功能的旺盛。
進入高溫天氣,由于心臟排血量下降,各臟器的供氧能力明顯降低,不少“內(nèi)心脆弱”者都會引發(fā)心衰,患者最初可表現(xiàn)為活動后氣短,此后隨著病情的加重,對活動的耐受力也越來越差,為了減少意外的發(fā)生,病人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應進行一系列的調整和改變:①飲食要低鹽②控制水分的攝入③進食不可過飽④多食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多吃蔬菜⑤適當運動⑥保證充足的睡眠。
運 動
(1)小暑六月節(jié)坐功
小暑正值初伏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一年中最熱時期,氣候炎熱,萬物繁榮。夏多心病,暑又屬火,火氣亢盛,就會乘金,故肺病亦多見。堅持采用本法鍛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具體方法:每日凌晨3∶00~7∶00,雙手按地,一腿彎曲,一腿伸直,用力活動三至五次,然后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津液咽入丹田九次??芍危貉ネ炔匡L濕、喉干澀、咳喘、坐骨酸痛、右小腹?jié)q痛、手抽搐、體重乏力、半身不遂、中風、健忘、脫肛、腕無力,喜怒無常等癥。
(2)吸氣退熱功
適應病癥:退高熱及內(nèi)傷發(fā)熱。
具體方法:端坐床上,兩手向后撐按床上,頭向后仰,面朝天,用嘴做深細勻長之吸氣,隨吸隨咽下,稍閉氣后,再慢慢的呼出來,一吸一呼為一次,共做64次。
飲 食
當氣溫高時,飲食營養(yǎng)的調理和水分的補充至關重要。煮沸后自然冷卻的涼開水最容易透過細胞膜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促進機體免疫功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此外,夏天喝綠豆湯可以解熱毒、止煩渴。荷葉粥、百合粥、菊花粥等風熱感冒者、高血壓患者及患有眼科炎癥者均較適宜。
(1)素炒豆皮
做法:豆皮切絲,蔥洗凈切絲。油鍋燒至6成熱,蔥絲下鍋,烹出香味,將豆皮絲入鍋翻炒,隨后加食鹽,炒數(shù)分鐘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攪勻起鍋。
(2)葡萄汁
配料:鮮葡萄汁1 500亳升。
做法:葡萄汁以文火煎熬,濃縮至稠黏如膏,加蜂蜜1倍,至沸停火,冷卻裝瓶備用,每次1湯匙,沸水沖化代茶飲。
此方潤肺治虛、提高消化功能。
(3)百合蓮子燉蛋白
配料:百合、蓮子各50克,豬瘦肉30克,雞蛋3個,冰糖適量。
用法:上品入鍋,文火隔開水燉60~80分鐘,即可食用。早、晚各吃1次。
主治:心煩不寐。
藥 品
暑天濕熱難忍,體弱者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中成藥進補,氣虛者可選用補中益氣丸、人參健脾丸、玉屏風散等;氣陰兩虛者可選用西洋參蜂王漿、生脈飲等。
防止老年人中暑方
配方:黨參、茯苓、白扁豆、麥冬、玄參、金銀花各10克、加水共煎服??山∑⒗須?,增強體質。
功能性消化不良
(1)脾胃虛弱為主者,需健脾益氣,理氣降逆,方選六君子湯加味(黨參12克,白術、茯苓、陳皮、半夏、紫蘇梗各9克,生姜、大棗、旋復花各6克,甘草5克,焦三仙20克)。
(2)肝郁氣滯為主者,以疏肝解郁,理氣降逆法,方選四逆散加味(甘草、白芍、枳實、柴胡、郁金、麥芽各10克,延胡索、雞內(nèi)金各6克)。
(3)以寒濕為主者,用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15克,紫蘇葉、白芷、大腹皮、茯苓各6克,白術、半夏、陳皮、厚樸、桔梗、甘草各10克,焦三仙20克)。
(4)以飲食不節(jié)(飲食積滯)為主者,可用消食導滯,和胃降逆的保和丸(山楂18克,神曲15克,半夏、茯苓各9克,陳皮、連翹、白術、萊菔子各10克,枳實6克)。
大暑養(yǎng)生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jié)氣,此時正值中伏,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jié),防暑降溫尤為重要。
起 居
中暑的誘發(fā)因素很雜,主要矛盾是氣溫高和相對濕度大。預防中暑最重要的是——通風、隔熱、降濕。
此節(jié)氣還要預防陰暑傷人。由于炎熱,人們往往過食冷飲、涼水沖身、夜臥室外而出現(xiàn)惡寒、身重、消化不良等,中醫(yī)學稱為陰暑。
按照中國的八卦五行理論,此節(jié)氣人體正處于脾臟的旺盛期。而肝腎處于衰弱狀態(tài)中,所以應注意加強對肝腎的保養(yǎng)。調養(yǎng)情志,保持心情的愉樂,惜精嗇神,節(jié)制房事,對身體會有很大好處。
運 動
大暑六月中坐功
具體方法:每日凌晨3∶00~7∶00時,雙拳按地,頭頸向肩部方位扭動、運視,左右方向各三至五次,然后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津液咽入丹田九次。可治:頭項胸背風毒,咳嗽上氣,喘渴煩心,胸膈滿,掌中熱,臍上或肩背痛,風寒,多汗,中風,心情郁結,風溫寒熱諸癥。
飲 食
盛夏陽熱下降,絪蘊熏蒸,水氣上騰,濕氣充斥,故在此季節(jié),感受濕邪者較多。濕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黏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故食療藥膳以清熱解暑和溫熱升陽為宜。
(1)西瓜花生湯
配料:西瓜皮、花生各100克,麥芽、薏苡仁各50克。
做法:合在一起,煮成湯汁飲用。
此方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
(2)藿香降溫茶
配料:藿香和決明子適量。
做法:將兩種藥材用沸水沖泡,晾涼后飲用。
此茶具有防暑降溫,清肝明目的作用。
(3)菠蘿汁
主治:中暑發(fā)熱煩渴。
配方:菠蘿1只。
做法:搗爛擠汁,涼開水沖服。
(4)四色粥
主治:中暑。
配方:綠豆、赤小豆、麥片、黑芝麻等份,白糖或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4味加水共煮粥,將白糖調入,空腹溫服。
(5)酸梅綠豆湯
主治:暑熱。
配方:酸梅30克,綠豆100克,白糖50克。
做法:先將綠豆加水燒開后再加入酸梅,煮至豆化梅爛,再加入白糖和勻即成。
藥 品
陰暑癥治療
陰暑癥治療宜用辛溫解表之法,可選用中成藥六一散、藿香正氣丸(水)內(nèi)服。
附陰暑癥驗方:荊芥、紫蘇、前胡、藿香各9克,甘草3克,香薷4.5克,生姜3片,水煎服。1日2次。
中暑治療
(1)荷花茶
配方:鮮荷花6朵。
用法:將鮮荷花放入沙鍋內(nèi),加水500毫升,煎沸3分鐘,取汁倒入茶杯,待涼代茶飲用。每日1~2劑,頻頻飲用,一般連服3日可痊愈。
功效:清暑利溫,升陽止血。
(2)青蒿薄荷茶
配方:青蒿15克,薄荷5克。
用法:上藥放入茶杯內(nèi),沖入開水,加蓋悶泡15分鐘,待冷后代茶飲用。每日1劑,分數(shù)次飲服,一般連服3日可痊愈。
功效:清虛熱,解暑。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