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與樸先生暢談

        與樸先生暢談

        時間:2022-01-25 理論教育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樸先生從小受到良好教育,他精通俄語,又有英語和漢語基礎,當然朝鮮語是他的母語,更是沒有問題。是年50歲上下,已具有俄國公民資格。

        36 與樸先生暢談——中國漢字改革

        我和俄語翻譯小徐在飯店等候少許,樸先生就到達了,他手一揮,非常熟悉的帶領我們先占據(jù)有利桌位,我倆湊上前去握手寒暄。三人不約而同地坐在一張長桌的一頭。

        樸先生中等個頭,帶著一副深度眼鏡,身穿灰色西服,見到朋友總是彬彬有禮,甚至多次鞠躬,有一種學者派頭。他的父輩很早就到了蘇聯(lián)參加革命,可稱得起職業(yè)革命家。樸先生從小受到良好教育,他精通俄語,又有英語和漢語基礎,當然朝鮮語是他的母語,更是沒有問題。是年50歲上下,已具有俄國公民資格。據(jù)說樸先生酷愛提問題,也很健談,不知今天他會提出什么問題來難為別人。

        樸先生說:“李女士和程先生今天下午到下塔吉爾鋼鐵廠駐莫斯科辦事處去了,可能晚些時候才能到達,我們先喝茶聊天等候他們好嗎?”

        我馬上接著說道:“沒問題,請喝茶!”我們一邊喝茶一邊聊了起來。

        樸先生說:“我聽李英男曾經(jīng)說過,李總不但是企業(yè)家、技術(shù)專家,還有很高的文化造詣,今天我很高興和李總面對面交談,趁著李英男女士他們還沒有來,我想提一個文化領域的問題,不知李總感不感興趣?”

        我說:“謝謝樸先生的抬舉,您有什么疑問就提吧,沒問題,只要我知道的,一定會認真給以回答?!?/p>

        樸先生一邊思索一邊說:“昨天你說過,毛澤東同志主張改革漢字,在文字改革的會議上,他老人家以李立三的兩個女兒學習俄語為例,三年級就能閱讀蘇聯(lián)小說,比學習漢語能夠節(jié)省兩三年時間,既然領袖能夠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為什么漢字不著手改成拼音文字呢?”

        我說:“毛主席談李立三女兒的事兒,我是在1964年聽華北局領導人說的,到底原話如何?現(xiàn)在無法考證,但是毛主席從青年時代到建國以后都十分重視漢字改革,這是大家都公認的,而且有據(jù)可查?!?/p>

        樸先生說:“是的,我也看到中國報道的很多消息,但是,我總算是局外人吧!內(nèi)情并不清楚?!?/p>

        “這個題目很大,很難!”我停了片刻說道:“多年來我作為一位業(yè)余愛好者,在國內(nèi)一直關注漢字改革的一切消息,并搜集了部分資料。近10年在國外跑得很多,參觀了各種類型的博物館,也收集了一些國外資料,我分五個方面進行闡述,請你給予指正?!?/p>

        第一,拼音文字的長處和短處。

        我簡單的回顧了世界拼音文字的發(fā)展史,進而說道:

        “世界文明古國,如埃及、印度、希臘、巴比倫和中國,在古代都曾有過象形文字,這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必然,但后來出現(xiàn)不同的演變。

        以埃及為例,埃及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500年,一直使用到公元2世紀。它們是直接描摹物體形象的文字符號,最初的使用者主要是僧侶,這種文字通常被刻在神廟的墻上以及宗教紀念物上。我們在埃及博物館參觀,都領略了那里的象形文字的美妙。公元前7世紀左右,僧侶體又演變出一種書寫速度更快的草書體文字,通常用于日常公文的寫作,因而稱之為世俗體,但其內(nèi)部基本結(jié)構(gòu)并沒有太大改變。埃及的象形文字經(jīng)過發(fā)展,逐漸具有了表意功能,比如太陽可以表示‘天’,或者‘光明’;荊棘則可以表示‘銳利’的意思。更進一步的發(fā)展,就出現(xiàn)了表形、表意和表音相結(jié)合的‘圣書’。埃及人創(chuàng)造出了24個表音符號,這是目前所知人類歷史上最早創(chuàng)造的表音符號,但還不是真正的字母文字。后來在24個表音符號的基礎之上,創(chuàng)造出世界最早的字母文字。當這些字母傳到希臘時,希臘人又加入元音字母,形成了希臘字母文字,現(xiàn)在歐洲各國的字母文字都是從希臘字母文字發(fā)展而來的,由此可以看出埃及的象形文字在世界文明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古希臘隨著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中亞、西亞和部分歐洲許多國家,希臘語對外界的影響力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歐洲各國的字母文字都是吸收了希臘字母文字之后發(fā)展而來的,最突出的是拉丁文,它是在希臘文影響下逐步演變而成。200年后又出現(xiàn)了一個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征服了多個歐洲國家,從而將拉丁語廣泛流傳于帝國境內(nèi),在帝國統(tǒng)治的地區(qū),規(guī)定拉丁文為官方語言。又因天主教或基督教普遍流傳于歐洲,從歐洲中世紀至20世紀初葉的羅馬天主教被選定為公用語言。他們的學術(shù)論文也大多數(shù)由拉丁文寫成。拉丁文在教皇推動下更加深了它的影響力和影響范圍,

        2至6世紀民眾喜歡使用的、流傳最廣的白話文則被稱為‘通俗拉丁語’(Vulgar Latin),通俗拉丁語幾乎傳遍歐洲。我們知道相當多數(shù)的英語詞匯由拉丁語演變而來。而通俗拉丁語在中世紀又衍生出羅曼語(Romance)、法語(French)、意大利語(Italian)、薩丁島方言(Sardinia)、西班牙語(Spanish)、葡萄牙語(portugues)、羅馬尼亞語(Romanian)。16世紀后期西班牙與葡萄牙在發(fā)達的航海技術(shù)的推動下,勢力范圍擴張到整個中南美洲,因此中南美洲又稱“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也隨之而淪為拉丁語系。

        從古代到近代的帝國擴張規(guī)律分析,征服者總是想把自己的語言強加給被征服者,其出發(fā)點是為了達到兩者之間交流,也是為了從文化上徹底征服對方。當?shù)蹏ヂ浜?,解脫殖民狀態(tài)的民族,因方言和習慣不同,把已有的拼音文字經(jīng)過改革,逐步形成另一種文字,從歐亞大陸各個國家?guī)浊暾Z言變遷的事實,充分的證明了這一點。如果征服者是一個較為落后的游牧民族,為了交流,進而沿用被征服者的語言和文化,而前者會被后者同化,到頭來,當征服者衰落時,他會遭遇被征服者的文化吞噬,那個躍躍欲試的征服者的民族特性還能不能獨立存在?也就成了問題。在中國元朝、清朝時期也有這種情況發(fā)生,這是后話。

        我們?nèi)W洲旅游,幾天之內(nèi)就可以游十幾個國家,除了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等國家大一些外,如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典、瑞士、挪威都是很小的國家,為什么整個歐盟各國加起來和中國面積差不多,人口達到十億有余,是什么原因使它分成幾十個國家呢?除地理環(huán)境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拼音文字起了決定作用,雖然這些國家多數(shù)屬拉丁語系,但又各不相同,由于拼音文字突破不了方言的障礙,這是它靈活和適應環(huán)境的一面,但不同地域的方言,又能改變文字的拼法,從而又派生了各地不同的文字。我們深知,語言不同,文字也不同,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

        總而言之,拼音文字的最大特點是字母有限,比較好記好背,從而學習和掌握起來也確實節(jié)省時間,這一特點被廣泛公認。但是拼音文字在傳播中也有一定弱點,因不同地域存在大量的不同方言,在同一文字體系下,又造成變異的另一種文字和語言,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更多的國家分制。”

        樸先生插言道:“你講的都是事實,不過俄國早期提倡使用拉丁文字,后來又改為斯拉夫文字體系,不管怎么改,都歸屬為拼音文字。”

        第二,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無間斷的象形文字。

        我接著談到漢字的發(fā)展史:

        “公元7世紀末包括埃及在內(nèi)的北非地區(qū),被阿拉伯帝國吞并,從而以阿拉伯文字代替了古埃及文字,從此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已經(jīng)失傳。另一個文明古國印度早期也有象形文字,當波斯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先后入侵,逐步讓拼音文字所代替,在印度半島廣大地區(qū)里,出現(xiàn)多種文字聚集的局面,如烏爾都文、印第安文、梵文等,印度語言到了近代最終由于長期淪為英國殖民地而被英語所代替。

        據(jù)考證,人類最早創(chuàng)立的文字本來都是象形文字,因為帝國的入侵和國家的兼并,有多種象形文字都失傳了,但只有漢字沒有間斷的流傳下來。當今世界,有哪一個國家的人能讀懂兩千年前原創(chuàng)詩歌、散文?人類文化中的繪畫、書法、詩歌、音樂能夠達到天人合一,意境悠遠之美的,只有一個國家,那就是中國。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無間斷的象形文字,它傳承著中國的古老文化。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民族,文化本身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共同命運的載體,尤其對于一個地緣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尤為重要。

        中國文字是由古老的象形文字演變而成。漢字一直處于不斷地變化中,從甲骨文、篆書、隸書、楷書都在向簡體方向發(fā)展。現(xiàn)在見到的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文字是殷商武丁時期(公元前1250年開始)的甲骨文,距今3300年。此前陶文只認出了個別符號,還讀不出一句整話來,因而還不能證明已經(jīng)是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tǒng)或者文字。戰(zhàn)國和秦漢時期是漢字形體大變動的時代,到了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公元前221年),皇帝頒發(fā)詔書,規(guī)定‘字同文、車同軌’,并統(tǒng)一‘度量衡制度’。臣相李斯領導文字統(tǒng)一事業(yè),確定象形文字書寫體為秦篆,也稱小篆。這是中國在文化載體上的了不起的一大進步。西漢時期篆書逐步變?yōu)殡`書,魏晉時期是行書和草書興盛階段,楷書出現(xiàn)的較晚,從此漢字形體才穩(wěn)定下來,并集大成而趨完備。到現(xiàn)在已接近2000年?!?/p>

        第三,中國文字改革任重而道遠。

        樸先生說:“中國的文字改革從什么時候開始的,要經(jīng)過怎樣的步驟?”

        “中國文字改革任重而道遠!”我接著說道:

        “中國漢字確實存在筆畫較為復雜的現(xiàn)象,據(jù)考證如果包括異體字,中國漢字有6萬個之多,但是經(jīng)常使用的不過5 000字。歷史上就有過多次漢字簡化過程,從甲骨文、金鼎文到篆書,從篆書到隸書,再到行草書乃至楷書,文字書寫和表述方式已經(jīng)有了很大變化。大書法家王羲之、褚遂良、蘇東坡、米芾等對漢字簡化都做出過貢獻。漢字自宋、元、明、清各個朝代都有簡化字體,只是在民間大量流傳,沒有被官方所認可。但在民國時期以學者錢玄同為首的眾多學者提出簡化字新方案,于1935年8月21日,中華民國教育部發(fā)布第11 400號部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即錢玄同所編《簡體字譜》中的324個字,這是政府第一次大規(guī)模推行簡化漢字。當時在戴季陶等人的強烈反對下,這些簡化字沒有能夠得到推行,1936年2月5日教育部奉行政務院命令,訓令《簡體字應暫緩推行》。《第一批簡體字表》讓人遺憾地被迫收回廢止。

        1949年8月25日,中國共產(chǎn)黨元老、教育家吳玉章同志寫信給毛澤東同志,請示有關文字改革的問題。信中提出了文字改革的三個原則:(1)根據(jù)文字應當力求科學化、國際化、大眾化的原則,中國文字應改成拼音文字,以拉丁化的拼音為好;(2)各地方、各民族可用拼音文字拼其方言,但同時要以較普遍的、通行最廣的北方話作為標準,使全國語言有一個統(tǒng)一發(fā)展的方向;(3)整理各種漢字的簡體字。毛澤東同志委托郭沫若等學者給吳老寫了回信,并提出指導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了掃除文盲,讓更多的人識字,首先大力推行漢字加注拼音法,在20世紀50年代的掃除文盲運動中收到很好的效果。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在毛澤東同志的倡導下,依據(jù)民間相傳的習慣寫法、吸取中國草書中的文字寫法和偏旁簡化、依據(jù)中國文字構(gòu)成規(guī)律,分批公布簡化字方案,1964 年2月4日,國務院批準《第一批簡化字》共515個,《簡化偏旁》有54個,推行后雖有各種不同反映,但效果還是較好的;1977年12月20日,《第二批簡化字》共公布853個,立即遭到了各方面的批評,1978年4月,教育部發(fā)通知停止學生教材使用《第二批簡化字》;7月,《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也停止使用《第二批簡化字》。1986年6月24日,國務院宣布廢止《第二批簡化字》,指出:‘今后對漢字的簡化應持謹慎態(tài)度,使?jié)h字形體在一個時期內(nèi)保持相對穩(wěn)定’。

        漢字第一批簡化字不但在祖國大陸通行,得到人們的公認,同時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也被廣泛應用。

        中國漢字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幾十年來實際上做了兩件大事,第一,推行了漢字注音拉丁化;第二,實現(xiàn)了部分漢字簡化。

        毛澤東同志提倡漢字拼音化改革,但也深知‘文字改革工作關系到幾萬萬人,不可操切從事’(《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4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版,第236頁。),文字改革必須是漸進的?;谶@一認識,1950年6月,毛澤東對以吳玉章等人為代表的文字改革倡導者‘認為漢字可以立即用拼音文字來代替’的看法不予贊同,強調(diào)‘搞文字改革不要脫離實際’,應該‘首先進行漢字的簡化’。(《吳玉章文集》(上),重慶出版社1987年版,第664頁)。他明確指出文字改革的方針是:‘漢字的拼音化需要做許多準備工作;在實現(xiàn)拼音化以前,必須簡化漢字,以利目前應用,同時積極進行各項準備?!▍怯裾拢骸段淖指母镂募罚?01頁。)

        總之,對于漢字推行拼音化,持謹慎態(tài)度是完全正確的。”

        樸先生打斷我的話說道:“看來毛澤東同志確實有遠見,改革文字是一項浩大工程,尤其在人口眾多、疆土遼闊的中國,取慎重態(tài)度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我本人十分樂見漢字改革成功?!?/p>

        第四,中國漢字凝聚強大的力量。

        我接著論述了漢字凝聚強大力量,維護了中國統(tǒng)一的事實: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各民族之內(nèi)也有多種語言、文字,如藏語、維吾爾語、蒙古語、朝鮮語等,但是占98%的人口還是以講漢語為主。漢字是漢語的載體,由于漢字是從象形文字演變而來,文字的結(jié)構(gòu)一般遵循六種法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等,古人稱為六書。中國國土面積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東西跨度三個時區(qū),境內(nèi)有無數(shù)高山大川,即便是臨近的區(qū)域,也存在語音的差異,像粵語、閩南語離開當?shù)氐絼e的附近省份就很難聽懂。有些地區(qū)只是隔著一條大河或隔著一座大山,彼此就很難用語言交流。我們在建國后,幾十年推行普通話,至今在粵語區(qū)、閩南語地區(qū)等地還沒有明顯改觀。但是在臺灣地區(qū),普通話倒是普及得很好。這說明一個道理,局部治理和大面積、廣泛治理,不是一種功夫,更不在一個檔次上。我們深知,象形文字的方塊漢字的最大特點就是,不管語言的差別如何之大,只要把文字寫出來,雙方都能完全理解。換言之,方言不能阻擋漢字的溝通作用。這是拼音文字無法比擬的。”

        第五,漢字在維護中國統(tǒng)一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我接著談到漢字在維護中國國家統(tǒng)一方面的巨大作用:

        “因為有了漢字,我們的文化才得以傳承和記錄。中國人知道幾千年的中國歷史,這是民族的最大優(yōu)越性,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做到這一點。舉個例子,日本人從唐朝時期派大批留學生到西安學習漢文化,從那時才開始記錄自己的歷史,唐朝以前的歷史目前還無從查起,到底日本人從何處來?祖先在哪里?雖然有各種推測,但都無法得到證實。所以有些日本人自感無根,也就缺乏一種精神底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1902年,英日兩國正式簽署《英日同盟條約》,日本以英國為靠山,秘密劃分他們在中國和朝鮮的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日本投靠德意法西斯,德日意三國在柏林簽訂了《軍事同盟條約》,從世界東西兩個方向,實現(xiàn)瓜分世界的野心;二戰(zhàn)結(jié)束后,日本很快投靠敵對國家美國,結(jié)成《美日安全同盟》。這一切事實表明,日本哪里有什么原則性,而是應驗了中國人的一句俗語:‘有奶便是娘?!瘡亩f明有些日本人心里總是沒有底,只有私利的膨脹。誠然,日本是島國,資源匱乏也是一個原因。

        因為有了漢字,中國成為創(chuàng)辦平民教育最早的國家。孔夫子早在2500年前就開始辦學校了,而且提倡‘有教無類’。你可知道,歐洲人在一個較長時期內(nèi),只有傳教士和忠實的信徒才有權(quán)力在修道院學習拉丁語。

        因為有了漢字,才有了書籍,書籍是文明的載體。從前,不僅日本,韓國在用漢字,在較長時期內(nèi),越南、緬甸也都學習漢字,學四書五經(jīng)。因為漢字,他們接受了中國文化。韓國、越南搞拼音文字而后脫離漢字體系,那是近代的事情。

        因為有了漢字,就有了文化的積累,讓中國人始終有一個統(tǒng)一的價值觀,統(tǒng)一的文化體系,統(tǒng)一的國家觀念。國家統(tǒng)一成為中國人的基本理念,在外族入侵面前形成強大的精神力量,使這個國家不致分裂。

        中國人曾經(jīng)歷過幾次近乎滅族的災難,就像兩千年前的古代巴比倫、古埃及一樣,差一點被消滅。在魏蜀吳之后,至公元3世紀的晉朝時期,有匈奴、鮮卑、羯、羌、氐等少數(shù)民族攻入中原大地,有些是金發(fā)碧眼,有些就是黃種人,后稱‘五胡亂華’,以漢族為主體的廣大地區(qū)百姓慘遭屠殺,中華民族面臨種族滅絕的巨大危機。據(jù)說北方漢人被殺得只剩幾百萬人。這場災難最終的結(jié)局是: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國人沒有被消滅,而入侵者一部分被消滅,大部分被同化后融入中華民族之中。

        蒙古人入侵,建立了強大的元朝,北京成了元大都。

        滿族人,征服中原建立了清朝,北京被選為首都。

        元世祖忽必烈倡導蒙古人學習漢族文化;康熙皇帝從兒時就接受四書五經(jīng)教育。在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兩次少數(shù)民族征服者建立王朝,為了有效統(tǒng)治華夏大地,都不約而同的放棄本民族文化,而是采用漢字、漢語、漢文化實施統(tǒng)治意圖。從而蒙古族、滿族也就慢慢融入漢文化之中,從元朝開始蒙古地區(qū)就劃入中國版圖,清朝以后中國東北地區(qū)也劃入中國版圖,這就是以漢字為載體的中國文化的無比威力,它讓中國人凝聚在一起,并因它強大而無比的力量,將各個民族融匯在一起。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在歐亞大陸之間,曾有過無數(shù)東征西討的‘英雄’,建立過很多強大的帝國。但都一個一個地成為歷史的過客,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唯有中華民族,至今長存。原因就在于漢字所傳承的中華文化,看似柔弱,實則強大無比。外敵有時用武力征服一時或一地,漢字卻永遠屹立在東方。漢字的力量勝過千軍萬馬,勝過刀與劍的冷兵器,同時也能勝過血與火的熱兵器。

        世界歷史學家公認,在中國統(tǒng)一的各個朝代,如漢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一直到清朝中期,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由于中國封建王朝的沒落和無能,又恰逢西方資本主義的興起,中國開始落后了。誠然,落后就要挨打,中國在近150年里,過著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生活。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我們看到一個嶄新的中國正在崛起。這使我們感到無比自豪。縱觀整個歷史,我們自信中國文化是最偉大的文化。是中國文化造就了中國的統(tǒng)一和強大。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中國的漢字可以循序漸進地進行必要的簡化,但是沒有確切的把握和科學的支撐,絕不能輕易地改為拼音文字,那樣作對于中國是一個偉大而統(tǒng)一國家可能有百害而無一利。這是每一個改革者都要深思的,我認為這是第一個最重要的理由?!?/p>

        樸先生插言道:“還有什么理由說明漢字的偉大之處呢?”

        “計算機普及后又出現(xiàn)了新氣象?!蔽医又f道:

        “第二個理由是:按照現(xiàn)代計算機和網(wǎng)絡發(fā)展的需要,漢語文字輸入已經(jīng)基本解決。將來人與網(wǎng)絡的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步入語音直接輸入的高級形式,學者們預言:世界拼音文字中,由于大量詞組里普遍存在一些輔音,而這種輔音在某種情況下又不承擔發(fā)音的功能,使語音直接輸入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礙。但是作為方框字的漢字,每個字都具有單獨發(fā)音和代表一定含義,再加上中國有很多固定的成型短語,以及具有中國特色的大量成語,所以漢語有可能成為唯一的語音直接輸入的最佳文字。當然,其前提是要學好普通話。當前世界各國孔子學院像雨后春筍般地發(fā)展起來,除了中國強大、國際交往甚多的原因外,我們不能不看到,語音與網(wǎng)絡的交往只有中文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每時每刻都像磁石一樣在吸引著世界人們的目光?!?/p>

        樸先生又沏了一杯濃茶,很和氣的遞到我的面前,非常感慨地說道:“謝謝李總!你胸有成竹的交談,使我非常感動,我真的服了,沒有想到,一個業(yè)余愛好者具有如此完整的理論基礎,真是難得。我雖然學過中文,但是沒有覺察到象形文字的漢字,對中國形成大一統(tǒng)的國家有如此功力。以前我想,不管什么文字,改成拉丁拼音文字總會更簡單一些,殊不知其中還有這么多的奧秘。今日收獲很大,受益匪淺?!?/p>

        我說:“樸先生不客氣,這里具有前人的研究成果,也有個人的學習心得,也是一種淺見,有不對的地方,敬請指正。我們已經(jīng)聊了一段時間了,現(xiàn)在將近七點半,能否給李英男她們打個電話,問問她們什么時候能夠來到此地?!?/p>

        因為餐廳有些嘈雜,樸先生出門打電話,我和小徐安排今晚宴請菜單。當菜品還沒有點完,忽然樸先生跑進來,氣喘吁吁地說道:“實在對不起,今天晚上李女士她們因為和下塔吉爾鋼鐵廠代表談判,確實脫不了身,今天的晚餐就不要安排了?!蔽医又f道:“我們實事求是吧!聽從你的安排,但是飯還是要吃的,換個說法,改吃便餐好吧!我和小徐剛剛點了兩個菜,請樸先生再點兩個”。

        樸先生馬上接過菜單非常熟悉的指點著:“第一是宮保雞丁,第二是紅燒牛尾,另加一杯濃咖啡!”。我插言道:“樸先生中文說得很好嘛!”,樸先生反應很快,急忙說:“馬馬虎虎,有些中國話多數(shù)都能聽懂,但是讓我比較完整的表達,還有差距。”

        樸先生略微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李總,見到你不容易,今天我們兩人能夠敞開交談,真是高興極了。剛才接到李英男女士的電話,明天我陪你參觀紅場和列寧墓,后天要去下塔吉爾鋼鐵廠,你看這樣安排好嗎?如果在你回國之前還有機會聊天,那是我迫切盼望的事?!?/p>

        我馬上回答:“很好,我到莫斯科來已經(jīng)有過幾次了,但一直還沒有到列寧墓拜謁,這是一次最好的機會。爭取在我回國之前抽時間再暢談一次”。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