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的西藥療法
1 減少損害因素的藥物
(1)抗酸劑:能結(jié)合或中和胃酸,減少氫離子的逆向彌散并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緩解疼痛,促進潰瘍愈合。常用的抗酸劑有可溶性和不可溶性兩類。其中可溶性抗酸劑主要為碳酸氫鈉,該藥止痛效果快,但易被消化道吸收,長期和大量服用可引起鈉潴留和代謝性堿中毒,并在胃內(nèi)產(chǎn)生二氧化碳,有引起繼發(fā)性胃酸增高的缺點,故臨床上不單獨使用。
不可溶性抗酸劑主要有以下幾種:
氫氧化鎂液:15%氫氧化鎂液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口服。
氫氧化鋁片:每次0.5~1.5克,每日3~4次口服。
氫氧化鋁凝膠劑:每次10~15毫升,每日3~4次口服。
堿式碳酸鉍片:每次0.5~1.0克,每日3~4次口服。
碳酸鈣片:每次0.5~1.0克,每日3次口服。
氧化鎂片:每次0.5~1.0克,每日3~4次口服。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碳酸鈣本身是不溶性的,但與胃酸起中和反應(yīng)后可變成水溶性氯化鈣,用量多時可引起高鈣血癥,久服還可引起腎功能損害,用藥中應(yīng)定期查血鈣、腎功能,一般不長期服用,有腎功能損害或老年人不宜用。中藥烏賊骨、珍珠粉中的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鈣類。
上述不溶性抗酸劑,一些可致便秘(如鉍劑),一些可致腹瀉(如鎂劑),故常將兩種或多種聯(lián)合或制成復(fù)方制劑使用,以增加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yīng)。常用復(fù)方制劑有以下幾種:
樂得胃:每次2片,每日3次,咬碎或掰成小片吞服。
復(fù)方鈣鉍鎂: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
復(fù)方氯氧化鋁(胃舒平)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
鋁鎂合劑:每次15~30毫升,每日3次口服。
以上藥物服藥時間,根據(jù)胃酸分泌及酸度測定結(jié)果,以餐后1小時及睡前給藥最佳。對大多數(shù)1日3餐的患者,適用于每日4次療法。如癥狀未能控制,可增加給藥次數(shù)(縮短給藥間隔)而不需增加每次的劑量。療程一般服6~8周或疼痛消失后再服兩周。
中和胃酸的作用決定于藥物顆粒的大小及在胃液中的溶解速度,顆粒越小溶解越快,中和作用越大。因此,藥物劑型的效能以液體如凝膠、溶液最佳,粉劑次之,片劑又次之,后者宜嚼碎服用。
(2)胃酸分泌抑制劑
1)組胺H2受體拮抗劑:組胺H2受體拮抗劑能與壁細胞H2受體競爭結(jié)合,阻斷組胺興奮壁細胞的泌酸作用,是強有力的胃酸分泌抑制劑。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雷尼替丁(呋喃硝胺):雷尼替丁抑酸作用比西咪替丁(甲氰咪胍)強5~6倍,其作用優(yōu)于西咪替丁,口服150毫克雷尼替丁后抑酶作用長達12小時。每日只需150毫克(1粒),每日2次,或300毫克,每晚1次口服,療程4~6周,治愈率很高。不良反應(yīng)比甲西咪替丁少見。
法莫替丁:每次20毫克(1片),每日2次口服。法莫替丁是繼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之后推出的第三代H2受體拮抗劑,特異性高,對夜間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顯著,也可抑制五肽促胃液素(胃泌素)刺激的胃酸分泌,其作用強度比西咪替丁大32倍,比雷尼替丁大9倍,維持時間也較長。本品無抗雄性激素的副作用,也不干擾肝臟氧化代謝。使用中可見頭痛、頭暈、口渴、惡心、嘔吐、便秘、便軟、腹瀉,偶見皮疹、蕁麻疹(應(yīng)停藥)、白細胞減少、轉(zhuǎn)氨酶升高,罕見食欲不振、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顏面潮紅、月經(jīng)不調(diào)。高齡患者、兒童慎用。對本品過敏者,肝、腎功能不全者及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西咪替丁(甲氰咪胍)片:每日劑量1000毫克,3次餐后各200毫克(1片),睡前400毫克。目前多主張400毫克,每日2次或800毫克,每日1次口服,4~6周為1個療程。為鞏固療效、防止復(fù)發(fā),可每晚睡前服400毫克,維持6~12個月。西咪替丁(甲氰咪胍)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不到5%,有頭痛、頭昏、嗜睡、男性乳房發(fā)育、粒細胞減少、皮疹、轉(zhuǎn)氨酶升高等,停藥后可以恢復(fù)。
2)丙谷胺:丙谷胺是異谷氨酸的衍生物,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本藥分子結(jié)構(gòu)與促胃液素(胃泌素)末端相似,故認為其抑制胃酸作用的主要是競爭阻斷壁細胞的促胃液素(胃泌素)受體,但也有認為是影響壁細胞代謝的結(jié)果。其抑制胃酸作用不及H2受體拮抗劑。用法:200~400毫克(1~2片),每日3~4次口服,4~6周為1個療程。本藥對胃潰瘍的作用優(yōu)于十二指腸潰瘍。
3)地諾前列酮(前列腺素E2,PGE2合成劑):地諾前列酮(前列腺素E2,PGE2合成劑)內(nèi)服可以抑制基礎(chǔ)胃酸分泌和胃泌素所引起的胃液分泌。可能是直接作用于壁細胞抑制環(huán)磷酸腺苷(cAMP)的結(jié)果。同時還有抑制胃蛋白酶分泌、刺激胃黏液分泌和對胃黏膜細胞的“保護”作用,有報道治療消化性潰瘍有良好效果,但價格昂貴目前難于推廣。
4)抗膽堿能藥:這類藥物能抑制迷走神經(jīng)及壁細胞乙酰膽堿受體,從而抑制胃酸分泌,解除平滑肌和血管痙攣,有利于止痛及改善局部營養(yǎng),還能延緩胃排空作用,有利于延長制酸藥物和食物的中和胃酸作用,適用于十二指腸潰瘍。但延緩胃排空可加重胃竇潴留,一般不宜用于胃潰瘍。抗膽堿能藥物甚多,較常用的有:
格隆溴銨(胃長寧)片:每次1毫克;
地美成胺(胃安)片:每次0.5毫克;
地泊溴銨(胃歡)片:每次15毫克;
顛茄:顛茄浸膏片每次10~30毫克,顛茄酊劑每次0.5~1.0毫升口服;
阿托品片:每次0.3~0.5毫克;
山莨菪堿片:每次5~10毫克;
溴丙胺太林(溴丙胺太林)片:每次15毫克。
用法為餐前1小時及睡前各1次口服。為迅速解痙止痛,必要時可用阿托品、山莨菪堿皮下注射。上述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yīng),如口干、視力模糊、心率增快、排尿困難等。禁忌證有:反流性食管炎、幽門梗阻、近期潰瘍出血、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在手術(shù)前及X線鋇餐檢查前亦宜停用。
5)亞砜咪唑:啞砜咪唑商品名稱為洛賽克,是新近合成的一種最強的抑制胃酸分泌而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有效藥物。其作用為抑制壁細胞分泌面的質(zhì)子泵,從而阻斷了胃酸的分泌。本品作用強、持續(xù)時間長。使用方法是:每次20~40毫克,每日1次,2~4周為1個療程。據(jù)報道治愈率可達78%~94%。
2 抗菌治療
消化性潰瘍與幽門螺桿菌感染(HP)密切相關(guān),幽門螺桿菌在十二指腸潰瘍的檢出率高達95%~100%,并且根除幽門螺桿菌有利于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并可使?jié)儾?fù)發(fā)率顯著下降。因此對伴有幽門螺桿菌的消化性潰瘍患者,不論是第1次發(fā)病還是潰瘍復(fù)發(fā),除用抗?jié)兯幫?,都需加用抗菌藥物以根除幽門螺桿菌。常用的抗幽門螺桿菌藥物有:
(1)含質(zhì)子泵抑制劑的三聯(lián)療法。常用藥物為:
奧美拉唑20毫克,每日2次,加甲硝唑400毫克,每日2次,加克拉霉素250毫克(或500毫克),每日2次。
蘭索拉唑30毫克,克拉霉素500毫克,阿莫西林1克(或甲硝唑500毫克),均為每日2次。1周為1個療程,患者易耐受,不良反應(yīng)少。
奧美拉唑20毫克,每日2次,加阿莫西林1克,每日2次,加克拉霉素250毫克(或500毫克),每日2次。
奧美拉唑20毫克,每日2次,加阿莫西林1克,每日2次,加甲硝唑400毫克,每日2次。
(2)含呋喃唑酮的聯(lián)合療法:呋喃唑酮商品名為痢特靈,是一種廣譜抗生素。近年來隨著對幽門螺桿菌與潰瘍病關(guān)系的研究,證實其具有殺滅幽門螺桿菌的作用,因而被廣泛用于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特別是與其他藥物聯(lián)合應(yīng)用時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常用聯(lián)合方案有:呋喃唑酮100毫克(或200毫克),每日3次加膠體鉍,呋喃唑酮加克拉霉素加膠體鉍。
(3)H2受體拮抗劑加兩種抗生素的三聯(lián)療法:常用藥物為雷尼替丁300毫克,每日2次,連續(xù)6~10周;阿莫西林750毫克,每日3次,連續(xù)12天;甲硝唑500毫克,每日3次,連續(xù)12天。此療法能達到較高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癥狀緩解快,不良反應(yīng)小,且治療費用適中,是治愈十二指腸潰瘍、根除幽門螺桿菌、預(yù)防復(fù)發(fā)的值得推薦的方案。
(4)鉍劑:目前應(yīng)用最廣泛的鉍劑為膠體次枸櫞酸鉍,常用商品名為德諾。它在體外是殺菌劑。膠體次枸櫞酸鉍在局部起作用,通過在細菌內(nèi)蓄積使在胃腔表面的幽門螺桿菌產(chǎn)生結(jié)構(gòu)變性。此外,它能減少同時應(yīng)用抗生素時后者產(chǎn)生耐藥性的機會。
(5)以鉍劑為主的三聯(lián)療法:近年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協(xié)作治療消化性潰瘍表明,低劑量鉍劑三聯(lián)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有良好的效果。方法為枸櫞酸鉍鉀(德諾)250毫克,阿莫西林250毫克(或四環(huán)素0.5克),甲硝唑200毫克,每日2次口服,連服14日為1個療程。
(6)含質(zhì)子泵抑制劑的二聯(lián)療法:常用藥物為:蘭索拉唑30毫克,每日2次,阿莫西林1000毫克,每日2次,療程2周。
質(zhì)子泵抑制劑加一種抗生素的治療方案,優(yōu)于以鉍劑為主的三聯(lián)療法,主要為加速緩解癥狀和加速潰瘍愈合。
奧美拉唑20毫克,每日2次,阿莫西林1000毫克,每日2次,療程2周。
奧美拉唑20~40毫克,每日2次,克拉霉素500毫克,每日2次或3次。
3 加強保護因素的藥物
(1)甘泊酸鈉(生胃酮鈉):甘泊酸鈉(生胃酮)是中藥甘草的衍生物,有促進黏液分泌、胃黏膜更新、分泌碳酸氫根離子和防止氫離子逆彌散的作用,對胃潰瘍頗有效。甘泊酸鈉(生胃酮)有醛固酮樣的作用,能排鉀潴鈉,可出現(xiàn)水腫、高血壓、低鉀性堿中毒及低血鉀性肌病等。合并有高血壓、心臟病、腎病者不宜使用,劑量為50~100毫克,每日3次口服,4~6周為1個療程。
(2)枸櫞酸鉍鉀(三鉀二枸櫞酸鉍,德諾):枸櫞酸鉍鉀在酸性環(huán)境下,可結(jié)合蛋白質(zhì)形成一層保護膜覆蓋潰瘍面而促進其愈合。近年發(fā)現(xiàn)其具有較強的抑制幽門螺桿菌的作用。有液體和片劑兩種劑型,以液體為優(yōu)。一般劑量為5毫升,用溫水在飯前吞服,日服3次,睡前1次。此藥不吸收,鉍可使糞便呈黑色,不良反應(yīng)少。
(3)硫糖鋁(胃潰寧):硫糖鋁是一種八硫酸蔗糖的氫氧化鋁鹽,在酸性環(huán)境下有些分子的氫氧化鋁根可離子化而與硫酸蔗糖復(fù)合離子分離,后者可聚合成不溶性帶負電的膠體,能與潰瘍面帶正電的蛋白滲出物相結(jié)合,形成一層保護膜覆蓋潰瘍面,促進潰瘍愈合。硫糖鋁還具吸附膽汁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最近資料還發(fā)現(xiàn)其促進內(nèi)生前列腺素的合成,并能吸附表皮生長因子(EGF)使之在潰瘍處濃集。本藥對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均有較好的療效。餐前服可與潰瘍面相接觸,如用片劑,應(yīng)咀嚼成糊狀后用溫水吞服,劑量為每次1克,每日4~5次。
本品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低,久服有便秘作用。偶見腰痛、惡心、眩暈、嗜睡、疲勞、瘙癢等。腎衰竭患者、老年性癡呆及正在接受透析療法的患者不宜長期應(yīng)用,習(xí)慣性便秘者不宜使用。本品可通過乳汁排泄,哺乳期婦女慎用。本品與四環(huán)素類、氟喹諾酮類抗生素、各種脂溶性維生素、西咪替丁、苯妥英鈉、華法林、地高辛等藥物同服,可干擾它們的吸收,應(yīng)間隔2小時以上。制酸劑能影響本品的療效,服藥前半小時不宜服用制酸劑。本品不宜與含胃蛋白酶的復(fù)方消化酶(多酶片)合用。
4 其他藥物
多潘立酮(嗎丁啉)、甲氧氯普胺(胃復(fù)安)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和促進胃排空,增強幽門括約肌張力,防止膽汁反流,適用于胃潰瘍,劑量為10毫克,每日3~4次,餐前半個小時或睡前服,本藥不宜與抗膽堿藥物同用。甲氧氯普胺的不良反應(yīng)有嗜睡、錐體外系綜合征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